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yclopentylbutanal | 41502-4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yclopentylbutanal
英文别名
3-Cyclopentylbutanal
3-cyclopentylbutanal化学式
CAS
41502-44-7
化学式
C9H16O
mdl
——
分子量
140.225
InChiKey
BPYKNKFKVPEPN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cyclopentylbutanal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3-Cyclopentylbut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非甲硅烷基双环仲胺催化剂用于 α,β-不饱和醛的不对称转移氢化
    摘要:
    公开了非甲硅烷基双环仲胺有机催化剂的首次手性合成及其在α,β-不饱和醛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较低的催化负载量 (5 mol%) 可还原多种 α,β-不饱和醛(产率高达 97%, ee高达 99%)。展示了这种可扩展方法在苯恶醇、香茅醇、雷美替胺和特立卡兰等生物活性分子的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DOI:
    10.1021/acs.joc.4c00523
  • 作为产物:
    描述:
    环戊烷丙醛哌啶吡啶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copper(I) bromide dimethylsulfide complex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3-cyclopentylbutanal
    参考文献:
    名称:
    PdII 催化的位点选择性 β- 和 γ-C(sp3)-H 伯醛的芳基化由瞬态定向基团控制
    摘要:
    Pd(II) 催化的位点选择性 β- 和 γ-C(sp 3 )–H 伯醛芳基化是通过 L,X 型瞬态导向基团 (TDG) 的合理设计开发的。外部 2-吡啶酮配体被确定为对观察到的反应性至关重要。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酸添加剂的负载,配体效应得到增强,以实现具有挑战性的伯醛底物的高反应性。通过改变 TDG 的咬角以匹配所需的 palladacycle 大小,可以将位点选择性从最近位置切换到相对较远的位置。实验和计算研究支持设计 TDG 以潜在实现远程位点选择性 C(sp 3 )–H 功能化的基本原理。
    DOI:
    10.1021/jacs.1c135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yridine-induced reaction of tricycloalkylboranes with crotonaldehyde
    作者:Kiitiro Utimoto、Toshio Tanaka、Toshiki Furubayashi、Hitosi Nozaki
    DOI:10.1016/s0040-4039(01)95712-0
    日期:1973.1
  • Pd<sup>II</sup>–Catalyzed Site-selective β- and γ-C(sp<sup>3</sup>)–H Arylation of Primary Aldehydes Controlled by Transient Directing Groups
    作者:Yi-Hao Li、Yuxin Ouyang、Nikita Chekshin、Jin-Quan Yu
    DOI:10.1021/jacs.1c13586
    日期:2022.3.23
    Pd(II)-catalyzed site-selective β- and γ-C(sp3)–H arylation of primary aldehydes is developed by rational design of L,X-type transient directing groups (TDG). External 2-pyridone ligands are identified to be crucial for the observed reactivity. By minimizing the loading of acid additives, the ligand effect is enhanced to achieve high reactivities of the challenging primary aldehyde substrates. Site
    Pd(II) 催化的位点选择性 β- 和 γ-C(sp 3 )–H 伯醛芳基化是通过 L,X 型瞬态导向基团 (TDG) 的合理设计开发的。外部 2-吡啶酮配体被确定为对观察到的反应性至关重要。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酸添加剂的负载,配体效应得到增强,以实现具有挑战性的伯醛底物的高反应性。通过改变 TDG 的咬角以匹配所需的 palladacycle 大小,可以将位点选择性从最近位置切换到相对较远的位置。实验和计算研究支持设计 TDG 以潜在实现远程位点选择性 C(sp 3 )–H 功能化的基本原理。
  • 10.1021/acs.joc.4c00523
    作者:Kumar, Rohtash、Maurya, Vidyasagar、Avinash, Avinash、Appayee, Chandrakumar
    DOI:10.1021/acs.joc.4c00523
    日期:——
    amine organocataly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are disclosed. A lower catalytic loading (5 mol %)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red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up to 97% yield and up to 99% e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calable methodology is showcased for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bioactive molecules such as phenoxanol
    公开了非甲硅烷基双环仲胺有机催化剂的首次手性合成及其在α,β-不饱和醛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较低的催化负载量 (5 mol%) 可还原多种 α,β-不饱和醛(产率高达 97%, ee高达 99%)。展示了这种可扩展方法在苯恶醇、香茅醇、雷美替胺和特立卡兰等生物活性分子的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