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benzylketene | 709029-4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enzylketene
英文别名
2-benzyl-3-phenyl-prop-1-en-1-one;2-Benzyl-3-phenyl-prop-1-en-1-on;1.1-Dibenzyl-aethenon;Dibenzylketen;β-Oxo-α.α-dibenzyl-aethylen
dibenzylketene化学式
CAS
709029-43-6
化学式
C16H14O
mdl
——
分子量
222.287
InChiKey
OHTIZURITLAXM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benzylketene 生成 2,2,4,4-tetrabenzyl-cyclobutane-1,3-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Staudinger et al., Helvetica Chimica Acta, 1923, vol. 6, p. 29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5,5-dibenzyl-2,2-dimethyl-1,3-dioxane-4,6-dione 以41%的产率得到dibenzylke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串联[3+2]-环加成/[1,3]-环状硝酸盐和烯酮重排构建饱和恶唑并[3,2-b][1,2]恶嗪
    摘要:
    六元环状硝酸盐与二取代乙烯酮的反应提供了迄今为止未知的饱和恶唑并[3,2- b ][1,2]恶嗪,其具有多达四个连续的立体中心。该过程涉及通过乙烯酮的 C=O 键串联 [3+2]-环加成,然后是瞬时亚乙烯基取代的双环亚硝基缩醛的自发 [1,3]-重排。该机制的 DFT 计算表明,[1,3]-O,C 位移是通过 N-O 键异常温和的均裂裂解形成的双自由基中间体的再环化进行的。所得产物可用作其他稠合1,2-恶嗪衍生物,特别是1,2-恶嗪基-1,2,4-三嗪-3-酮的前体。
    DOI:
    10.1021/acs.joc.1c017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S3955027A
    申请人:——
    公开号:US3955027A
    公开(公告)日:1976-05-04
  • US3997500A
    申请人:——
    公开号:US3997500A
    公开(公告)日:1976-12-14
  • US4302563A
    申请人:——
    公开号:US4302563A
    公开(公告)日:1981-11-24
  • Staudinger et al., Helvetica Chimica Acta, 1923, vol. 6, p. 298
    作者:Staudinger et al.
    DOI:——
    日期:——
  • Construction of Saturated Oxazolo[3,2-<i>b</i>][1,2]oxazines via Tandem [3+2]-Cycloaddition/[1,3]-Rearrangement of Cyclic Nitronates and Ketenes
    作者:Roman S. Malykhin、Ivan S. Golovanov、Yulia V. Nelyubina、Sema L. Ioffe、Alexey Yu. Sukhorukov
    DOI:10.1021/acs.joc.1c01744
    日期:2021.12.3
    tandem of [3+2]-cycloaddition across the C═O bond of ketene, followed by a spontaneous [1,3]-rearrangement of transient vinylidene-substituted bicyclic nitrosoacetals. DFT calculations of the mechanism suggest that the [1,3]-O,C-shift proceeds through a recyclization of a biradical intermediate formed by an unusually mild homolytic cleavage of the N–O bond. The resulting products can be utilized as precursors
    六元环状硝酸盐与二取代乙烯酮的反应提供了迄今为止未知的饱和恶唑并[3,2- b ][1,2]恶嗪,其具有多达四个连续的立体中心。该过程涉及通过乙烯酮的 C=O 键串联 [3+2]-环加成,然后是瞬时亚乙烯基取代的双环亚硝基缩醛的自发 [1,3]-重排。该机制的 DFT 计算表明,[1,3]-O,C 位移是通过 N-O 键异常温和的均裂裂解形成的双自由基中间体的再环化进行的。所得产物可用作其他稠合1,2-恶嗪衍生物,特别是1,2-恶嗪基-1,2,4-三嗪-3-酮的前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