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enamine, N,N-dimethyl-4-[2-(2-methyl-6-quinolinyl)diazenyl]- | 30937-7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enamine, N,N-dimethyl-4-[2-(2-methyl-6-quinolinyl)diazenyl]-
英文别名
N,N-dimethyl-4-[(2-methylquinolin-6-yl)diazenyl]aniline
Benzenamine, N,N-dimethyl-4-[2-(2-methyl-6-quinolinyl)diazenyl]-化学式
CAS
30937-74-7
化学式
C18H18N4
mdl
——
分子量
290.368
InChiKey
DEFNPCNUDYIKA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40.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6-硝基喹啉盐酸铁粉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2.5h, 生成 Benzenamine, N,N-dimethyl-4-[2-(2-methyl-6-quinolinyl)diaz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喹啉基偶氮衍生物的组装:光学极限性质和增强机理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学极限性质对分子结构的依赖性,尤其是强烈的分子间影响,例如氢键,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及其对光学极限性质的协同效应,三极性D–π–A共轭喹啉-基于杂环的偶氮衍生物(3a,3b和3c)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不同氢键识别能力的)。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评估。基于理论计算和氢键协同作用及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分子组装实验结果,详细研究了光极限性质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这些极性D–π–A共轭光学材料的光学极限性质受到分子结构,强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增强作用的显着影响。
    DOI:
    10.1016/j.dyepig.2013.07.0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Quinoline-based azo derivative assembly: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y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作者:Zhengquan Yan、Shanyi Guang、Hongyao Xu、Xiang-Yang Liu
    DOI:10.1016/j.dyepig.2013.07.007
    日期:2013.12
    dependence of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on molecular structures, especially the strong intermolecular influence, such as the influences of hydrogen bond,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and their synergetic effect on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three polar D–π–A conjugated quinoline-based heterocyclic azo derivatives (3a, 3b and 3c) with different hydrogen-bond recognition abiliti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学极限性质对分子结构的依赖性,尤其是强烈的分子间影响,例如氢键,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及其对光学极限性质的协同效应,三极性D–π–A共轭喹啉-基于杂环的偶氮衍生物(3a,3b和3c)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不同氢键识别能力的)。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评估。基于理论计算和氢键协同作用及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分子组装实验结果,详细研究了光极限性质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这些极性D–π–A共轭光学材料的光学极限性质受到分子结构,强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增强作用的显着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