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α-L-rhamnopyranoside | 127395-6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α-L-rham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alpha-L-rhamnopyranoside;[(2S,3R,4R,5R,6S)-3,4,5-trihydroxy-6-methyloxan-2-yl] 2,4-dimethylfuran-3-carboxylate
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α-L-rham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27395-63-5
化学式
C13H18O7
mdl
——
分子量
286.282
InChiKey
YCEOZBKOASFXBF-SODMMLJ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109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酸酐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α-L-rhamnopyranoside吡啶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5%的产率得到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2,3,4-tri-O-acetyl-α-L-rham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来自链霉菌属的新型次级代谢物家族:分离和生物合成
    摘要:
    在我们的化学筛选程序过程中,新型酰基 α-L-吡喃鼠李糖苷 (1-6) 被检测为来自五种不同链霉菌菌株的代谢物。所有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都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阐明。1 和 3 的生物合成是通过将 13C 标记的乙酸盐、甘油和 D-葡萄糖喂给灰色链霉菌(菌株 Tu 3634)来建立的,并产生了 2,4-二甲基-3-呋喃基羰基和苯甲酰基的完整标记模式残基,以及鼠李糖部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具有普遍重要性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深入了解磷酸己糖的产生,从中形成脱氧糖。酰基鼠李糖苷是一个新的微生物代谢物家族的成员,被认为是来自链霉菌的鼠李糖结合物。
    DOI:
    10.1002/(sici)1099-0690(200003)2000:6<929::aid-ejoc929>3.0.co;2-u
  • 作为产物:
    描述:
    2,4-二甲基-3-糠酸 、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以 为溶剂, 反应 72.0h, 生成 2,4-dimethyl-3-furanylcarbonyl α-L-rham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Grond, Stephanie; Papastavrou, Ina; Zeeck, Axel,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0, # 10, p. 1875 - 1881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rond, Stephanie; Papastavrou, Ina; Zeeck, Axel,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0, # 10, p. 1875 - 1881
    作者:Grond, Stephanie、Papastavrou, Ina、Zeeck, Axel
    DOI:——
    日期:——
  • Acyl α-L-Rhamnopyranosides, a Novel Famil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Streptomyces sp.: Isolation and Biosynthesis
    作者:Stephanie Grond、Hans-Jörg Langer、Petra Henne、Isabel Sattler、Ralf Thiericke、Susanne Grabley、Hans Zähner、Axel Zeeck
    DOI:10.1002/(sici)1099-0690(200003)2000:6<929::aid-ejoc929>3.0.co;2-u
    日期:2000.3
    In the course of our chemical screening program, the novel acyl α-L-rhamnopyranosides (1-6) were detected as metabolites from five different strains of Streptomycetes. The structures of all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biosynthesis of 1 and 3 was established by feeding 13C-labelled acetate, glycerol, and D-glucose to 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 (strain Tu
    在我们的化学筛选程序过程中,新型酰基 α-L-吡喃鼠李糖苷 (1-6) 被检测为来自五种不同链霉菌菌株的代谢物。所有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都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阐明。1 和 3 的生物合成是通过将 13C 标记的乙酸盐、甘油和 D-葡萄糖喂给灰色链霉菌(菌株 Tu 3634)来建立的,并产生了 2,4-二甲基-3-呋喃基羰基和苯甲酰基的完整标记模式残基,以及鼠李糖部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具有普遍重要性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深入了解磷酸己糖的产生,从中形成脱氧糖。酰基鼠李糖苷是一个新的微生物代谢物家族的成员,被认为是来自链霉菌的鼠李糖结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