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3'-N-pyrrolpropoxy)-2-hydroxyacetophenone | 1393660-3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3'-N-pyrrolpropoxy)-2-hydroxyacetophenone
英文别名
1-{2-Hydroxy-6-[3-(pyrrol-1-yl)propoxy]phenyl}ethanone;1-[2-hydroxy-6-(3-pyrrol-1-ylpropoxy)phenyl]ethanone
6-(3'-N-pyrrolpropoxy)-2-hydroxyacetophenone化学式
CAS
1393660-34-8
化学式
C15H17NO3
mdl
——
分子量
259.305
InChiKey
UITUNZOYUHFWI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51.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3'-N-pyrrolpropoxy)-2-hydroxyacetophenone乙二胺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新型的含吡咯环的铜(II)-席夫碱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其在脂肪醇氧化中应用的修饰电极
    摘要:
    摘要 在乙酸铜一水合物存在下,以 6-[3'-(N-吡咯)丙氧基]-2-羟基苯乙酮和二氨基乙烷为原料制备了含有 N2O2 供体原子的新型铜 (II) 配合物 Cu(II)-L。通过光谱方法,如FT-IR、UV-vis、质谱、元素分析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Cu(II)-L 的分子结构也已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得到证实。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吡咯基团的铜 (II)-席夫碱络合物在 DMF 和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因此,使用铜(II)配合物作为单体,在玻璃碳和 ITO 电极的表面上获得了聚吡咯的导电聚合物薄膜。对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和形态学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在异相中的电催化性能。AFM 研究表明,ITO 电极上聚吡咯 (PPy) 薄膜的形态取决于循环扫描的次数。这种配合物的电催化性能似乎比任何其他类型的醇(如甲醇、乙醇和苯甲醇)对异丙醇的电氧化更有效。还检查了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这种配合物
    DOI:
    10.1016/j.inoche.2013.04.00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ovel copper(II)-Schiff base complex containing pyrrole ring: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modified electrodes applied in oxidation of aliphatic alcohols
    作者:Ali Ourari、Djouhra Aggoun、Lahcène Ouahab
    DOI:10.1016/j.inoche.2013.04.002
    日期:2013.7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opper(II)-Schiff base complex containing pyrrol group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DMF and acetonitrile solutions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Thus, conducting polymeric films of polypyrrole were obtained on the surfaces of glassy carbon and ITO electrodes using copper(II) complex as monomer.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were electrochemically and morphologically
    摘要 在乙酸铜一水合物存在下,以 6-[3'-(N-吡咯)丙氧基]-2-羟基苯乙酮和二氨基乙烷为原料制备了含有 N2O2 供体原子的新型铜 (II) 配合物 Cu(II)-L。通过光谱方法,如FT-IR、UV-vis、质谱、元素分析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Cu(II)-L 的分子结构也已通过 X 射线衍射分析得到证实。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吡咯基团的铜 (II)-席夫碱络合物在 DMF 和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因此,使用铜(II)配合物作为单体,在玻璃碳和 ITO 电极的表面上获得了聚吡咯的导电聚合物薄膜。对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和形态学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在异相中的电催化性能。AFM 研究表明,ITO 电极上聚吡咯 (PPy) 薄膜的形态取决于循环扫描的次数。这种配合物的电催化性能似乎比任何其他类型的醇(如甲醇、乙醇和苯甲醇)对异丙醇的电氧化更有效。还检查了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这种配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