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2-nitrobenzyl)-3-phenyl-3-oxopropanoate | 957374-7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2-nitrobenzyl)-3-phenyl-3-oxopropa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2-[(2-nitrophenyl)methyl]-3-oxo-3-phenylpropanoate
(+/-)-methyl 2-(2-nitrobenzyl)-3-phenyl-3-oxopropanoate化学式
CAS
957374-78-6
化学式
C17H15NO5
mdl
——
分子量
313.31
InChiKey
DXNOGMFPMNNPE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8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唑啉酮作为胰脂肪酶强效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
    胰脂肪酶(PL)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关键靶点,在膳食脂肪的水解和吸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药物,并以4-甲基伞形酮油酸酯(4-MUO)作为PL的光学底物测定了它们对PL的抑制作用。这些吡唑啉酮类的综合构效关系分析使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化合物P32 (5-(naphthalen-2-yl)-2-phenyl-4-(thiophen-2-ylmethyl)-2,4-dihydro- 3 H -pyrazol-3-one) 作为 PL 的有效混合竞争性抑制剂 (IC 50 =0.30 μM)。此外,P32对其他已知的丝氨酸水解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P32的分子对接研究证明P32对PL的抑制活性可归因于2-萘基单元(R 1)的π-π相互作用和苯基部分(R 3)与PL活性位点的疏水相互作用。因此,P32可以作为有前途的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更有效和选择性的吡唑啉酮类 PL 抑制剂,用于生物医学应用。
    DOI:
    10.1002/cmdc.202000850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酰乙酸甲酯 、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methyl 2-(2-nitrobenzyl)-3-phenyl-3-oxo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发现吡唑啉酮作为新型羧酸酯酶 2 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胞脂肪生成
    摘要:
    羧酸酯酶 2 (CES2) 是羧酸酯酶家族中最重要的 I 期药物代谢酶之一。它在口服酯类前药的生物利用度和一些抗癌药物如伊立替康 (CPT11) 和卡培他滨的治疗效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众所周知的 CES2 在异生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外,该酶还参与内源性代谢和脂质的产生。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并在体外测定了它们对 CES2 的抑制作用。这些吡唑啉酮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4-甲基苯基单元(R 1)、4-甲基苄基(R 2)和环己基(R 3) 部分有利于 CES2 抑制。根据这些 SARs 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cyclohexyl-4-(4-methylbenzyl)-3-p-tolyl-1H-pyrazol-5(4H)-one ( 27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化合物27表现出更强的CES2抑制活性,IC 50值更低(0.13 μM)。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化合物27通过非竞争性抑制来抑制
    DOI:
    10.1016/j.bmc.2021.11618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alk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esters by a catalyst and pressure dependent tandem reduction-reductive amination reaction
    作者:Richard A. Bunce、Takahiro Nago、Nathan Sonobe
    DOI:10.1002/jhet.5570440513
    日期:2007.9
    A series of 2-(2-nitrobenzyl)-substituted β-keto ester derivatives has been subjected to reductive cyclization unde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conditions. The reaction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atalyst and hydrogen pressure used. Hydrogenation over 5% palladium-on-carbon at 4 atmospheres pressure produced complex mixtures of products that included predominantly 1,2,3,4-tetrahydroquinoline
    在催化加氢条件下,将一系列2-(2-硝基苄基)-取代的β-酮酯生物进行还原环化。发现反应高度依赖于所使用的催化剂和氢气压力。在4个大气压下用5%的碳进行氢化,生成的产品复杂混合物,主要包括1,2,3,4-四氢喹啉喹啉产品;在1个大气压下,相同的反应得到主要含有四氢喹啉和1,4-二氢喹啉生物的混合物。使用5%的碳载氢化反应更清洁,并提供了所需的顺式和反式-(±)-2-烷基-1,2,3,4-四氢喹啉-3-羧酸酯,其中顺式产物主要为≥13:1。
  • (±)-2,3-dialk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esters by a tandem reduction-reductive amination reaction
    作者:Richard A. Bunce、James E. Schammerhorn、LeGrande M. Slaughter
    DOI:10.1002/jhet.5570440512
    日期:2007.9
    alkyl cis to the C3 ester. The product ratios were synthetically useful (6-16:1), but less than that observed in cyclizations to prepare (±)-2-alk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4-carboxylic esters. The reduced selectivity in the current reactions has been rationalized in terms of the greater conformational mobility around the ester bearing carbon, which decreases the ability of the ester to sterically influence
    一系列2-甲基-2-(2-硝基苄基)取代的β-酮酯生物已在氢化条件下进行了还原环化反应,以评估酯基位置对该方法的非对映选择性的重要性。在4个大气压下在5%碳上氢化可导致形成(±)-2,3-二烷基-1,2,3,4-四氢喹啉-3-羧酸酯,优选具有C2烷基顺式到C3酯。产物比率可用于合成(6-16:1),但低于在环化中制备(±)-2-烷基-1,2,3,4-四氢喹啉-4-羧酸酯所观察到的比率。根据围绕酯的碳周围更大的构象迁移率,已经合理地解释了当前反应中降低的选择性,这降低了酯在空间上影响氢向最终亚胺中间体的加成的能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Z)-1,3-二苯基-2-丙烯-1-酮,2-丙烯-1-酮,1,3-二苯基-,(2Z)- 龙血素D 龙血素A 龙血素 B 黄色当归醇F 黄色当归醇B 黄腐醇; 黄腐酚 黄腐醇 D; 黄腐酚 D 黄腐酚B 黄腐酚 黄腐酚 黄卡瓦胡椒素 C 高紫柳查尔酮 阿普非农 阿司巴汀 阿伏苯宗 金鸡菊查耳酮 邻肉桂酰苯甲酸 达泊西汀杂质25 豆蔻明 补骨脂色烯查耳酮 补骨脂查耳酮 补骨脂呋喃查耳酮 补骨脂乙素 蜡菊亭; 4,2',4'-三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 苯酚,4-[3-(2-羟基苯基)-1-苯基丙基]-2-(3-苯基丙基)- 苯磺酰胺,N-[4-[3-(3-羟基苯基)-1-羰基-2-丙烯基]苯基]- 苯磺酰胺,N-[3-[3-(4-羟基-3-甲氧苯基)-1-羰基-2-丙烯基]苯基]- 苯磺酰胺,4-甲氧基-N,N-二甲基-2-(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磺酰氯化,4,5-二甲氧基-2-(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磺酰氯,4-甲氧基-3-(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甲醇,4-甲氧基-a-[2-(4-甲氧苯基)乙烯基]- 苯甲酸-[4-(3-氧代-3-苯基-丙烯基)-苯胺] 苯甲酸,3-[3-(4-溴苯基)-1-羰基-2-丙烯基]-4-羟基- 苯甲酰(2-羟基苯酰)甲烷 苯甲腈,4-(1-羟基-3-羰基-3-苯基丙基)- 苯基[2-(1-萘基)乙烯基]甲酮 苯基-(三苯基-丙-2-炔基)-醚 苯基-(2-苯基-2,3-二氢-苯并噻唑-2-基)-甲酮 苯亚甲基苯乙酮 苯乙酰腈,a-(1-氨基-2-苯基亚乙基)- 苯丙酸,a-苯甲酰-b-羰基-,苯基(苯基亚甲基)酰肼 苯,1-(2,2-二甲基-3-苯基丙基)-2-甲基- 苏木查耳酮 苄桂哌酯 苄基(4-氯-2-(3-氧代-1,3-二苯基丙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芦荟提取物 腈苯唑 胀果甘草宁C 聚磷酸根皮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