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3-oxo-3-phenylpropyl)hexanamide | 5431-4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3-oxo-3-phenylpropyl)hexanamide
英文别名
3-Hexanoylamino-1-phenyl-propanon-(1);N-(3-Oxo-3-phenyl-propyl)-hexanamid
N-(3-oxo-3-phenylpropyl)hexanamide化学式
CAS
5431-40-3
化学式
C15H21NO2
mdl
——
分子量
247.337
InChiKey
GZEQZUOTRNNIR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hexanoyl-β-alanine苯硼酸 在 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 三甲基乙酸酐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60%的产率得到N-(3-oxo-3-phenylpropyl)hex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戊酸酐原位活化的硼酸和羧酸在钯催化下合成芳基酮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钯催化的芳基硼酸和混合酸酐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由羧酸和新戊酸酐原位生成。新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导致在 60°C 下在湿 THF 中存在不同(磷烷)钯配合物的情况下,直接从羧酸和硼酸进行方便的一锅酮合成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阐明这种转化的反应机制。33 种功能化酮的合成证明了新工艺的范围和局限性。(© Wiley-VCH Verlag GmbH,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2)
    DOI:
    10.1002/1099-0690(200210)2002:19<3254::aid-ejoc3254>3.0.co;2-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TIMALARIALS.<sup>1</sup> AMIDES RELATED TO PHENYLPANTOTHENONE
    作者:ROBERT E. LUTZ、JAMES W. WILSON、ADOLPH J. DEINET、GRANT H. HARNEST、TELLIS A. MARTIN、JAMES A. FREEK
    DOI:10.1021/jo01165a014
    日期:1947.1
  • Palladium-Catalyzed Synthesis of Aryl Ketones from Boronic Acids and Carboxylic Acids Activated in situ by Pivalic Anhydride
    作者:Lukas J. Gooßen、Keya Ghosh
    DOI:10.1002/1099-0690(200210)2002:19<3254::aid-ejoc3254>3.0.co;2-6
    日期:2002.10
    A new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arylboronic acids and mixed anhydrides, generated in situ from carboxylic acids and pivalic anhydride, is presented. Optimization of the new catalyst an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venient one-pot ketone synthesis directly from carboxylic and boronic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phosphane)palladium complexes
    提出了一种新的钯催化的芳基硼酸和混合酸酐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由羧酸和新戊酸酐原位生成。新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导致在 60°C 下在湿 THF 中存在不同(磷烷)钯配合物的情况下,直接从羧酸和硼酸进行方便的一锅酮合成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阐明这种转化的反应机制。33 种功能化酮的合成证明了新工艺的范围和局限性。(© Wiley-VCH Verlag GmbH,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