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azido-3,4,6-tri-O-benzyl-2-deoxy-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 | 618387-4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azido-3,4,6-tri-O-benzyl-2-deoxy-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
英文别名
2-[(2R,3R,4R,5S,6R)-3-azido-4,5-bis(phenylmethoxy)-6-(phenylmethoxymethyl)oxan-2-yl]acetaldehyde
2-(2-azido-3,4,6-tri-O-benzyl-2-deoxy-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化学式
CAS
618387-40-9
化学式
C29H31N3O5
mdl
——
分子量
501.582
InChiKey
BDWORZINXUBTMG-HWVUQVA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4
  • 拓扑面积:
    68.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azido-3,4,6-tri-O-benzyl-2-deoxy-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69%的产率得到2-(2-azido-3,4,6-tri-O-benzyl-2-deoxy-β-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烯醇化,β-消除和分子内环加成使2'-羰基烷基-C-糖苷发生差向异构。
    摘要:
    用4%NaOMe处理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2-脱氧和2-叠氮基糖的2'-羰基-α-C-糖吡喃糖苷导致端基异构体异构化,使其各自的β-端基异构体具有良好或优异的收率。α-C-吡喃半乳糖苷(10)的2'-醛在氘代甲醇中的差向异构化作用使β-端基异构体在1'-位具有唯一的氘代取代作用,排除了外糖参与的可能性中间体。当使用2,3-二-O-苄基-α/β-1C-阿拉伯呋喃糖苷的2'-醛(36)和2'-酮(41)作为底物时,我们能够获得各自的赤道α-C-阿拉伯吡喃糖苷(37和42)。这些观察结果证实,差向异构体涉及无环的α,β-不饱和醛或酮,它是由2'-羰基-α-C-糖苷的烯醇化和随后的β-消除形成的。此后发生分子内杂-迈克尔环加成反应,导致形成热力学控制的稳定产物,该产物仅是赤道的C-糖吡喃糖苷,但2'-羰基-C-呋喃糖苷除外,其中获得了两种端基异构体的混合物。
    DOI:
    10.1021/jo034446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烯醇化,β-消除和分子内环加成使2'-羰基烷基-C-糖苷发生差向异构。
    摘要:
    用4%NaOMe处理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2-脱氧和2-叠氮基糖的2'-羰基-α-C-糖吡喃糖苷导致端基异构体异构化,使其各自的β-端基异构体具有良好或优异的收率。α-C-吡喃半乳糖苷(10)的2'-醛在氘代甲醇中的差向异构化作用使β-端基异构体在1'-位具有唯一的氘代取代作用,排除了外糖参与的可能性中间体。当使用2,3-二-O-苄基-α/β-1C-阿拉伯呋喃糖苷的2'-醛(36)和2'-酮(41)作为底物时,我们能够获得各自的赤道α-C-阿拉伯吡喃糖苷(37和42)。这些观察结果证实,差向异构体涉及无环的α,β-不饱和醛或酮,它是由2'-羰基-α-C-糖苷的烯醇化和随后的β-消除形成的。此后发生分子内杂-迈克尔环加成反应,导致形成热力学控制的稳定产物,该产物仅是赤道的C-糖吡喃糖苷,但2'-羰基-C-呋喃糖苷除外,其中获得了两种端基异构体的混合物。
    DOI:
    10.1021/jo034446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pimerization of 2‘-Carbonylalkyl-<i>C</i>-Glycosides via Enolation, β-Elimination and Intramolecular Cycloaddition
    作者:Zerong Wang、Huawu Shao、Edith Lacroix、Shih-Hsiung Wu、Harold J. Jennings、Wei Zou
    DOI:10.1021/jo034446k
    日期:2003.10.1
    as an intermediate. When 2'-aldehyde (36) and 2'-ketone (41) of 2,3-di-O-benzyl-alpha/beta-l-C-arabinofuranoside were used as substrates we were able to obtain the respective equatorial alpha-C-arabinopyranosides (37 and 42). These observ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epimerization involves an acyclic alpha,beta-unsaturated aldehyde or ketone, which is formed by the enolation of 2'-carbonyl-alpha-C-glycoside
    用4%NaOMe处理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2-脱氧和2-叠氮基糖的2'-羰基-α-C-糖吡喃糖苷导致端基异构体异构化,使其各自的β-端基异构体具有良好或优异的收率。α-C-吡喃半乳糖苷(10)的2'-醛在氘代甲醇中的差向异构化作用使β-端基异构体在1'-位具有唯一的氘代取代作用,排除了外糖参与的可能性中间体。当使用2,3-二-O-苄基-α/β-1C-阿拉伯呋喃糖苷的2'-醛(36)和2'-酮(41)作为底物时,我们能够获得各自的赤道α-C-阿拉伯吡喃糖苷(37和42)。这些观察结果证实,差向异构体涉及无环的α,β-不饱和醛或酮,它是由2'-羰基-α-C-糖苷的烯醇化和随后的β-消除形成的。此后发生分子内杂-迈克尔环加成反应,导致形成热力学控制的稳定产物,该产物仅是赤道的C-糖吡喃糖苷,但2'-羰基-C-呋喃糖苷除外,其中获得了两种端基异构体的混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