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2,6-bis(dibenzylamino)hexan-1-ol | 1094282-6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2,6-bis(dibenzylamino)hexan-1-ol
英文别名
(2S)-2,6-bis(dibenzylamino)hexan-1-ol
(S)-2,6-bis(dibenzylamino)hexan-1-ol化学式
CAS
1094282-67-3
化学式
C34H40N2O
mdl
——
分子量
492.704
InChiKey
LIICHLCHEJQKGY-UMSFTDK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7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26.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2,6-bis(dibenzylamino)hexan-1-ol4-二甲氨基吡啶三氟甲磺酸酐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4.0h, 以88%的产率得到(R)-1,1-dibenzyl-2-((dibenzylamino)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的有效合成(- [R )-和(小号)- 2-(氨基甲基)哌啶二盐酸
    摘要:
    据报道,分别从(S)或(R)赖氨酸开始合成(R)-1和(S)-1 2-(氨基甲基)哌啶的二盐酸盐。合成方案中的关键步骤涉及原位形成氮丙啶鎓8,然后以立体选择性的方式进行分子内开环并伴随哌啶鎓环的形成。该路线提供了(R)-1和(S)-1的实用合成方法,它应使其更易于用于不对称催化的探索或作为药物研究的基础。
    DOI:
    10.1016/j.tetasy.2008.09.015
  • 作为产物:
    描述:
    L-赖氨酸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9.0h, 生成 (S)-2,6-bis(dibenzylamino)hex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1,2-氨基醇的借氢烷基化合成对映体富集的 γ-氨基丁酸
    摘要:
    我们首次能够在 C-C 键形成借氢烷基化反应中使用源自丰富氨基酸的对映体纯 1,2-氨基醇。使用芳基酮 Ph*COMe 可以促进这些反应。通过使用亚化学计量的碱并用位阻三苯甲烷(三苯甲基)或苄基保护氮,可以防止烷基化过程中胺立构中心的外消旋化。 Ph* 和三苯甲基在一锅中即可轻松裂解,得到 γ-氨基丁酸 (GABA) 盐酸盐产品,无需进一步纯化。这两个步骤可以依次进行,无需分离借氢中间体,从而无需柱色谱法。
    DOI:
    10.1002/anie.2021009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ydrogen‐Borrowing Alkylation of 1,2‐Amino Alcohols in the Synthesis of Enantioenriched γ‐Aminobutyric Acids
    作者:Christopher J. J. Hall、William R. F. Goundry、Timothy J. Donohoe
    DOI:10.1002/anie.202100922
    日期:2021.3.22
    For the first time we have been able to employ enantiopure 1,2‐amino alcohols derived from abundant amino acids in C−C bond‐forming hydrogen‐borrowing alkylation reactions. These reactions are facilitated by the use of the aryl ketone Ph*COMe. Racemisation of the amine stereocentre during alkylation can be prevented by the use of sub‐stoichiometric base and protection of the nitrogen with a sterically
    我们首次能够在 C-C 键形成借氢烷基化反应中使用源自丰富氨基酸的对映体纯 1,2-氨基醇。使用芳基酮 Ph*COMe 可以促进这些反应。通过使用亚化学计量的碱并用位阻三苯甲烷(三苯甲基)或苄基保护氮,可以防止烷基化过程中胺立构中心的外消旋化。 Ph* 和三苯甲基在一锅中即可轻松裂解,得到 γ-氨基丁酸 (GABA) 盐酸盐产品,无需进一步纯化。这两个步骤可以依次进行,无需分离借氢中间体,从而无需柱色谱法。
  •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R)- and (S)-2-(aminomethyl)piperidine dihydrochloride
    作者:Gildas Deniau、Thomas Moraux、David O’Hagan、Alexandra M.Z. Slawin
    DOI:10.1016/j.tetasy.2008.09.015
    日期:2008.10
    The synthesis of the dihydrochloride salts of (R)-1 and (S)-1 2-(aminomethyl)piperidine is reported starting from either (S) or (R) lysine, respectively. A key step in the synthetic protocol involves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aziridinium 8, which then undergoes an intramolecular ring opening with concomitant piperidinium ring formation, in a stereoselective manner. The route offers a practical synthesis
    据报道,分别从(S)或(R)赖氨酸开始合成(R)-1和(S)-1 2-(氨基甲基)哌啶的二盐酸盐。合成方案中的关键步骤涉及原位形成氮丙啶鎓8,然后以立体选择性的方式进行分子内开环并伴随哌啶鎓环的形成。该路线提供了(R)-1和(S)-1的实用合成方法,它应使其更易于用于不对称催化的探索或作为药物研究的基础。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