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L-lysinium(2+) | 56-8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lysinium(2+)
英文别名
[(1S)-5-azaniumyl-1-carboxypentyl]azanium
L-lysinium(2+)化学式
CAS
56-87-1
化学式
C6H16N2O2+2
mdl
——
分子量
148.2
InChiKey
KDXKERNSBIXSRK-YFKPBYRVSA-P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5 °C (dec.)(lit.)
  • 比旋光度:
    D20 +14.6° (c = 6.5); D23 +25.9° (c = 2 in 6.0N HCl)
  • 沸点:
    265.81°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1360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在水中的溶解度0.1 g/mL,澄清,无色
  • LogP:
    -3.05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92.6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4/25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22411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OL5540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SDS

SDS:3ce5f0ccd6ac6f103a344bd888f9b4b1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性状

酸呈现白色粉末状态。

简介

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有助于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中枢神经组织的功能。它是一种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赖酸含量较低且容易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而缺乏,因此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用途
  1. 酸常用于奶粉中的增味剂和儿童保健品,以及营养滋补剂(主要用于强化L-赖氨酸),因其臭味较轻,效果更佳。
  2. 可用作调味剂,应用于酒精、清凉饮料、面包、淀粉制品等食品。
  3. 作为营业添加剂使用。
制备

游离L-赖氨酸固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取1.00千克L-赖氨酸盐酸盐,加入5.0升纯化搅拌溶解,澄清后将溶液缓慢注入7.20千克活化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用纯化冲洗约2-3小时直至中性和无氯离子(通过硝酸银和广泛pH试纸检测)。再以11.1升5%氨水冲洗树脂柱,同样缓慢冲洗2-3小时并监测pH值大于10时开始收集碱性洗脱液。继续此过程直至pH值减小到约10停止收集。将收集的溶液在60℃(-0.10~-0.08Mpa)条件下减压浓缩,直到无液滴滴出为止。继续浓缩至变成白色固体。加入8升无乙醇进行打浆析晶操作3小时,直至所有固体析出。离心过滤收集固体,直至无液滴流出。将滤饼铺在搪瓷托盘上,在60±5℃(-0.08~-0.1Mpa)条件下真空干燥8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密封袋密封保存,最终得到776克游离L-赖氨酸固体,收率96.95%。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及残留标准

L-赖氨酸作为食品用香料时,各香料成分不得超过在GB 2760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和最大允许残留量。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相关法规要求。

化学性质

L-赖氨酸是一种白色或近白色的自由流动结晶性粉末,几乎无气味。熔点为238℃。它具有游离基而容易发黄变质并带有刺激性腥味,但L-赖氨酸盐酸盐相对稳定不易潮解。

用途
  1. 在生化研究中应用广泛。
  2. 医药上用于治疗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及发育不全等症状。
  3. 酸是人类和动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具有重要用途如输液、营养药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
  4. 作为氨基酸类药物使用。
生产方法

通常以L-赖氨酸盐酸盐供应市场。通过红血球为原料制备时,将其悬浮于硫酸溶液中,并用氢氧化钙沉淀、洗后苦味酸溶解结晶获得产品。也可以通过发酵法生产,包括两步法和一步法。合成法则有己内酰胺或糠醛为原料的两种方法。

用途
  1. 作为食品强化剂及营养增补剂。
  2. 改善某些药物性能,提高药效。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