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α,9β,14β)-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17β-vinylgona-1,3,5(10)-triene | 1107647-5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α,9β,14β)-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17β-vinylgona-1,3,5(10)-triene
英文别名
——
(8α,9β,14β)-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17β-vinylgona-1,3,5(10)-triene化学式
CAS
1107647-53-9
化学式
C29H30O5
mdl
——
分子量
458.554
InChiKey
INRNSHYYRCSPIH-FIIUJVL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8α,9β,14β)-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17β-vinylgona-1,3,5(10)-triene高氯酸 、 palladium diacetate 、 对苯醌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57.4%的产率得到(8α,9β,14β)-17β-acetyl-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gona-1,3,5(10)-tr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选择性合成11-取代的2-或3-甲氧基-17-乙烯基gona-1,3,5(10)-trien-13-ols
    摘要:
    O -TBDMS甲基(-)-(S)-乳酸,O -TBDMS甲基(+)-(S)-扁桃酸酯对(±)-螺-γ-内酯1烯醇锂(3当量)的酰化作用或diacetone- d葡萄糖碳酸酯(1当量各)发生与动力学拆分。(S,S)烯酸酯与乳酸的反应性最强,它是(R,R)-烯酸酯,其与扁桃酸酯或DAG碳酸盐选择性反应。用4-或5-甲氧基-1-碘苯并环丁烯烷基化所得的酰基内酯并加热后,得到标题化合物,并且在脱保护后,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确定光学纯的新类固醇的结构。
    DOI:
    10.1016/j.tet.2008.10.073
  • 作为产物:
    描述:
    3-[(S)-(2-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2-phenylacetyl]-3-[5-methoxy-1,2-dihydrobenzocyclobuten-1-yl]-6,9-divinyl-1-oxaspiro[4,4]nonan-2-one 在 吡啶氢氟酸 作用下, 生成 (8β,9α,14α)-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17α-vinylgona-1,3,5(10)-triene(8α,9β,14β)-11β-[2(S)-2-hydroxy-2-phenylacetyl]-11α,13α-(γ-lactone)-2-methoxy-17β-vinylgona-1,3,5(10)-tr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选择性合成11-取代的2-或3-甲氧基-17-乙烯基gona-1,3,5(10)-trien-13-ols
    摘要:
    O -TBDMS甲基(-)-(S)-乳酸,O -TBDMS甲基(+)-(S)-扁桃酸酯对(±)-螺-γ-内酯1烯醇锂(3当量)的酰化作用或diacetone- d葡萄糖碳酸酯(1当量各)发生与动力学拆分。(S,S)烯酸酯与乳酸的反应性最强,它是(R,R)-烯酸酯,其与扁桃酸酯或DAG碳酸盐选择性反应。用4-或5-甲氧基-1-碘苯并环丁烯烷基化所得的酰基内酯并加热后,得到标题化合物,并且在脱保护后,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确定光学纯的新类固醇的结构。
    DOI:
    10.1016/j.tet.2008.10.0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