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2,6-diisopropylphenyl)-1,6,7-tr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 | 861853-35-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2,6-diisopropylphenyl)-1,6,7-tr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
英文别名
——
N,N'-bis(2,6-diisopropylphenyl)-1,6,7-tr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化学式
CAS
861853-35-2
化学式
C48H39Br3N2O4
mdl
——
分子量
947.561
InChiKey
GPEQNSBNORAYJ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12
  • 重原子数:
    57.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74.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bis(2,6-diisopropylphenyl)-1,6,7-tribromoperylene-3,4:9,10-bis(dicarboximide) 在 sodium azide 、 sodium ascorbateN,N'-二甲基乙二胺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81%的产率得到6-Amino-10,20-bis[2,6-di(propan-2-yl)phenyl]-10,15,20-triazaoctacyclo[16.7.1.14,8.02,16.03,14.05,25.022,26.012,27]heptacosa-1(25),2(16),3(14),4(27),5,7,12,17,22(26),23-decaene-9,11,19,21-tetr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取代吡咯稠合苝双(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一锅叠氮化/还原/环化合成
    摘要:
    氨基取代的吡咯稠合苝双(二甲酰亚胺)已通过使用经典叠氮化条件取代芳族卤素,即 NaN3、抗坏血酸钠、CuI 和 N,N-二甲基乙烷-1,由三或四溴苝前体制备,2-二胺在 DMSO/H2O 中。吡咯稠合染料具有高度的光化学和热稳定性,可用于标记和作为合成功能分子材料的构件。
    DOI:
    10.1002/ejoc.20130104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Marcus 反转区的对称破缺电荷分离态
    摘要:
    这项工作报告了由苝二酰亚胺二聚体组成的近正交双发色团系统中长寿命对称性破缺电荷分离态的 Marcus 倒置区域辅助演化。
    DOI:
    10.1002/anie.2022164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Isomeric Perylenodithiophene Diimides
    作者:Cheng Zeng、Dong Meng、Wei Jiang、Zhaohui Wang
    DOI:10.1021/acs.orglett.8b02983
    日期:2018.10.19
    Two isoelectronic dithiophene-fused perylene diimides (PDTI-1 and PDTI-2) were synthesized via a “bay-derivatization toward lateral extension” strategy. Single-crystal analysis unambiguously confirmed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packing arrangements. The new PDTI system manifested significantly red-shifted absorptions with intense bands at 500–700 nm. Further dimerization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of
    通过“向侧向延伸的海湾衍生化”策略合成了两个等电子二噻吩稠合的per二酰亚胺(PDTI-1和PDTI-2)。单晶分析明确地证实了其独特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新的PDTI系统表现出明显的红移吸收,并在500–700 nm处具有很强的能带。进一步的二聚化表明,这些二噻吩稠合的PDI有潜力作为在光电器件中构建通用的嵌苯染料的新构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