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邻碳硼烷是一种无色固体,在320°C时熔化而不分解。其分子具有C2v的对称性,是十二氢十二硼酸根的等电子体。当加热至420°C后,它会重新排列形成间位异构体间碳硼烷;而对位异构体则通过加热到600°C以上的温度生成。
它可以被还原形成二价负离子,并与有机锂化合物反应脱去两个质子: [ \text{C}2\text{B}{10}\text{H}{12} + 2\text{BuLi} → \text{Li}2\text{C}2\text{B}{10}\text{H}{10} + 2\text{BuH} ] 生成的锂盐可以与亲电试剂反应。邻碳硼烷的碱降解产生11顶点阴离子碳硼烷,它是巢式二碳杂十一硼烷酸根配合物的前体: [ \text{C}2\text{B}{10}\text{H}{12} + \text{NaOEt} + 2\text{EtOH} → \text{Na}^+\text{C}2\text{B}{9}\text{H}_{12} + \text{H}_2 + \text{B(OEt)}3 ] [ \text{Na}^+\text{C}2\text{B}{9}\text{H}{12} + \text{NaH} → \text{Na}2\text{C}2\text{B}{9}\text{H}{11} + \text{H}2 ] 与环戊二烯负离子类似,这个阴离子([ \text{C}2\text{B}{9}\text{H}{11}^2- ])可以形成结构类似的夹心配合物。
用途
邻碳硼烷是一种由两个碳原子和十个硼原子组成的二十面体团簇。当它连接在共轭体系中时,一方面可提供较大的空间位阻,减少不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高固体发光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分子受体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效果,增加对环境刺激的响应性。
邻碳硼烷是一种具有特殊电子效应和大体积位阻的三维σ-芳香性笼状原子基团,具备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基于这些优点,它在有机材料化学、金属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机械力化学以及硼中子捕获疗法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分子结构缺电子性,在与绝大多数生色基团连接时表现出较强的吸电子效应,并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C–C键。碳硼烷的C–C键在溶液中可以伸缩旋转,键长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从而能够与有机共轭基团(相对于碳硼烷而言通常是电子给体)相互作用,对化合物光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有趣的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一个碳硼烷的硼顶点,其闭式结构可转换为巢式的阴离子结构[ \text{nido–C}2\text{B}{9}\text{H}_{12}^? ];该离子结构作为一种优异的水溶性基团,可用于制备具有水溶性的有机荧光分子。
生产方法
美国科学家于1963年首次合成了邻碳硼烷。合成过程涉及两个步骤:首先生成癸硼烷加合物;其次引入乙炔作为两个碳顶点来源。反应方程式为: [ \text{B}{10}\text{H}{14} + 2\text{SEt}2 → \text{B}{10}\text{H}_{12}(\text{SEt}_2)2 + \text{H}2 ] [ \text{B}{10}\text{H}{12}(\text{SEt}_2)_2 + \text{C}_2\text{H}2 → \text{C}2\text{B}{10}\text{H}{12} + 2\text{SEt}_2 + \text{H}_2 ] 使用其他炔烃也可以合成邻碳硼烷及其有机衍生物。
毒性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为9 gm/kg。通常对水体稍微有害,不要将未稀释或大量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未经政府许可勿排入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