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ronafacic ac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ronafacic acid
英文别名
6-ethyl-1-oxo-2,3,3a,6,7,7a-hexahydro-1H-indene-4-carboxylic acid;6-ethyl-1-oxo-2,3,3a,6,7,7a-hexahydroindene-4-carboxylic acid
coronafacic ac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6O3
mdl
——
分子量
208.257
InChiKey
ONMAUQRMJXNSC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5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coronafacoylvaline盐酸 作用下, 反应 4.0h, 生成 coronafac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植物毒素冠碱的天然结构类似物
    摘要:
    摘要 植物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液体培养物中的变色诱导化合物。已经对 atropurpurea 进行了研究。除了之前报道的coronatine之外,还发现了一种新化合物。这给出了质谱碎裂模式,表明它与冠酸类似,是冠酸的酰胺。新毒素的酸水解释放出氨基酸缬氨酸。这一观察结果与质谱和核磁共振数据一起确定了新毒素的结构,即 N-coronafacoylvaline。讨论了对生物合成的一些影响。除了这两种诱导萎黄病的化合物外,还从生长培养基中分离出无生物学活性的冠酸。
    DOI:
    10.1016/s0031-9422(00)85028-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aturally-occurring structural analogue of the phytotoxin coronatine
    作者:Robin E. Mitchell
    DOI:10.1016/s0031-9422(00)85028-1
    日期:1984.4
    phytopathogenic bacteriu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tropurpure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o coronatine as previously reported, a new compound was discovered. This gave a mass spectral fragmentation pattern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was, like coronatine, an amide of coronafacic acid. Acid-hydrolysis of the new toxin liberated the amino acid valine. This observation, together with mass spectral and NMR
    摘要 植物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液体培养物中的变色诱导化合物。已经对 atropurpurea 进行了研究。除了之前报道的coronatine之外,还发现了一种新化合物。这给出了质谱碎裂模式,表明它与冠酸类似,是冠酸的酰胺。新毒素的酸水解释放出氨基酸缬氨酸。这一观察结果与质谱和核磁共振数据一起确定了新毒素的结构,即 N-coronafacoylvaline。讨论了对生物合成的一些影响。除了这两种诱导萎黄病的化合物外,还从生长培养基中分离出无生物学活性的冠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