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Dimethyldihydrodiazepinium perchlorate | 4803-3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Dimethyldihydrodiazepinium perchlorate
英文别名
2,3-Dihydro-1,4-dimethyl-1H-1,4-diazepinium-perchlorat;2,3-dihydro-1,4-dimethyl-1,4-diazepinium perchlorate;1,4-dimethyl-2,3-dihydro-1,4-diazepin-1-ium;perchlorate
1,4-Dimethyldihydrodiazepinium perchlorate化学式
CAS
4803-32-1
化学式
C7H13N2*ClO4
mdl
——
分子量
224.644
InChiKey
XLNCDKLZWZPWEV-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80.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Dimethyldihydrodiazepinium perchlorate 在 ion exchanger (Cl(-)) 作用下, 以9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Vinamidinium-Salze als Nucleophile Vinamidinium Salts as Nucleophiles
    摘要:
    摘要:2,3-二氢-1,4-二氮杂环盐无法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氨甲基化,但使用亚甲基亚胺盐生成了氯化物,即C-Mannich-化合物。底物的反应性主要受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控制。只有当1,5-二氮杂戊二烯盐的构象不造成β-C-原子的立体位阻时,才会发生氨甲基化反应。甲基取代的2,3-二氢-1,4-二氮杂环盐与1,3,5-三嗪反应生成嘧啶环并联衍生物。
    DOI:
    10.1515/znb-1996-0319
  • 作为产物:
    描述:
    Malonaldehyddianilperchlorat 以8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LLOYD D.; MCNAB H.; MARSHALL D. R.,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PART 1, 1978, NO 11, 1453-1460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lsy, Adrianne; King, James; Lloyd, Dougla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86, # 8, p. 1387 - 1392
    作者:Calsy, Adrianne、King, James、Lloyd, Douglas、Reichardt, Christian、Struthers Margot
    DOI:——
    日期:——
  • CALSY A.; KING J.; LLOYD D.; REICHARDT CH.; STRUTHERS M., LIEBIGS ANN. CHEM.,(1986) N 8, 1387-1392
    作者:CALSY A.、 KING J.、 LLOYD D.、 REICHARDT CH.、 STRUTHERS M.
    DOI:——
    日期:——
  • Ferguson, George; Lloyd, Douglas; McNab, Hamish,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perkin transactions 2, <hi>1991</hi>, # 10, p. 1563 - 1568
    作者:Ferguson, George、Lloyd, Douglas、McNab, Hamish、Marshall, Donald R.、Ruhl, Barbara L.、Wieckowski, Taduesz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