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E,3S)-1-phenylhexa-1,5-dien-3-am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E,3S)-1-phenylhexa-1,5-dien-3-amine
英文别名
——
(1E,3S)-1-phenylhexa-1,5-dien-3-am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5N
mdl
——
分子量
173.258
InChiKey
GTVDATNIZHDWCF-VMPCVLL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碳酸二叔丁酯(1E,3S)-1-phenylhexa-1,5-dien-3-amin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tert-butyl (S,E)-(1-phenylhexa-1,5-dien-3-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烯基硼烷的胺加合物作为高反应性烯丙基硼化剂用于 Cu(I) 催化手性亚磺酰亚胺的烯丙基化
    摘要:
    使用高活性试剂实施选择性催化过程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符合化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原则。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描述了Cu( I )催化亚胺与烯丙基三有机硼烷胺加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的方法和一般原理。三烯丙基硼烷是一种极其活泼的化合物,不能用于亚胺的催化烯丙基化,而其胺加合物是理想的催化底物。胺片段的结构成功地平衡了烯丙基硼试剂的安全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使其在催化烯丙基化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超过任何已知的烯丙基硼烷许多倍。获得的结果得到定量动力学数据和 DFT 计算的支持。该系统的催化功效在亚磺酰亚胺模型(23 个例子)上得到了证明。实现了高达 >99% 的高非对映选择性,包​​括克级合成 2-羟基苯基衍生物。考虑到三烯基硼烷(AAT)的胺加合物的高反应活性和无与伦比的原子经济性,它们可以被认为是Cu( I )和其他合适金属催化剂的潜在烯丙基化试剂。
    DOI:
    10.1039/d4ob00291a
  • 作为产物:
    描述:
    N-cinnamylidene-p-anisidine 在 ammonium cerium (IV) nitrate 、 (R)-3,3'-二苯基-1,1'-联萘酚 作用下, 以 乙腈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1E,3S)-1-phenylhexa-1,5-dien-3-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联苯酚催化的不对称折叠硼-曼尼希烯丙基化反应
    摘要:
    手性联苯酚通过使用工作台稳定的烯丙基二氧硼杂硼烷催化醛和胺的不对称 Petasis 硼-曼尼希烯丙基化。该反应通过两步一锅法进行,需要 2-8 摩尔%的 3,3'-Ph 2 -BINOL 作为最佳催化剂。在微波加热下,该反应以优异的产率(高达 99%)和高对映选择性(高达 99:1)提供手性高烯丙胺。催化反应是真正的多组分缩合反应,而醛和胺都可以具有广泛的结构和电子特性。在反应中使用巴豆基二氧硼杂硼烷会产生具有反式和顺式非对映异构体的立体发散产物,其与相应的 E-和 Z-硼杂硼烷立体异构体均具有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DOI:
    10.1002/anie.2016113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symmetric Petasis Borono‐Mannich Allylation Reactions Catalyzed by Chiral Biphenols
    作者:Yao Jiang、Scott E. Schaus
    DOI:10.1002/anie.201611332
    日期:2017.2
    Chiral biphenols catalyze the asymmetric Petasis borono‐Mannich allylation of aldehydes and amines through the use of a bench‐stable allyldioxaborolane. The reaction proceeds via a two‐step, one‐pot process and requires 2–8 mole % of 3,3′‐Ph2‐BINOL as the optimal catalyst. Under microwave heating the reaction affords chiral homoallylic amines in excellent yields (up to 99 %) and high enantioselectivies
    手性联苯酚通过使用工作台稳定的烯丙基二氧硼杂硼烷催化醛和胺的不对称 Petasis 硼-曼尼希烯丙基化。该反应通过两步一锅法进行,需要 2-8 摩尔%的 3,3'-Ph 2 -BINOL 作为最佳催化剂。在微波加热下,该反应以优异的产率(高达 99%)和高对映选择性(高达 99:1)提供手性高烯丙胺。催化反应是真正的多组分缩合反应,而醛和胺都可以具有广泛的结构和电子特性。在反应中使用巴豆基二氧硼杂硼烷会产生具有反式和顺式非对映异构体的立体发散产物,其与相应的 E-和 Z-硼杂硼烷立体异构体均具有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 New Generation of Highly Reactive Allylborating Agents For Cu(I)-Catalyzed Allylation of Chiral Sulfinylimines
    作者:Michael S. Alexeev、Tatyana V. Strelkova、Michail M. Ilyin, Jr.、Yulia V. Nelyubina、Ivan A. Bespalov、Michael Medvedev、Victor N Khrustalev、Nikolai Kuznetsov
    DOI:10.1039/d4ob00291a
    日期:——
    active reagents is an attractive strategy that meets the modern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emistry.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for the first time describe the method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f Cu(I)-catalyzed allylation of imines with amine adducts of allylic triorganoboranes. Triallylborane is an extremely reactive compound and cannot be used for the catalytic allylation of imines, whereas
    使用高活性试剂实施选择性催化过程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符合化学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原则。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描述了Cu( I )催化亚胺与烯丙基三有机硼烷胺加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的方法和一般原理。三烯丙基硼烷是一种极其活泼的化合物,不能用于亚胺的催化烯丙基化,而其胺加合物是理想的催化底物。胺片段的结构成功地平衡了烯丙基硼试剂的安全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使其在催化烯丙基化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超过任何已知的烯丙基硼烷许多倍。获得的结果得到定量动力学数据和 DFT 计算的支持。该系统的催化功效在亚磺酰亚胺模型(23 个例子)上得到了证明。实现了高达 >99% 的高非对映选择性,包​​括克级合成 2-羟基苯基衍生物。考虑到三烯基硼烷(AAT)的胺加合物的高反应活性和无与伦比的原子经济性,它们可以被认为是Cu( I )和其他合适金属催化剂的潜在烯丙基化试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