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2H2]decanol | 287728-1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2H2]decanol
英文别名
n-[3,3-2H2]decanol;[3,3-(2)H2]-decan-1-ol
[3,3-<sup>2</sup>H<sub>2</sub>]decanol化学式
CAS
287728-13-6
化学式
C10H22O
mdl
——
分子量
160.268
InChiKey
MWKFXSUHUHTGQN-MGVXTIM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2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2H2]decanol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3,3-2H2]decanal
    参考文献:
    名称:
    Hydroxycarbonyl anion (m/z45),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α-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摘要:
    α-羟基羧酸(AHA)阴离子的碰撞诱导解离质谱显示出 m/z 45 的诊断峰。从这个 m/z 45 离子记录的产物离子光谱可以确认,它代表的是羟基羰基阴离子( ),而不是文献中有时描述的甲酸根阴离子( )。例如,甲酸阴离子不仅不能进一步碎裂,而且对 CO2 也没有反应。相反,羟羰基阴离子很容易碎裂,在 m/z 17 处产生羟羰基阴离子峰,也很容易与 CO2 反应,在 m/z 61 处产生碳酸氢盐阴离子峰。羟基羰基阴离子中的氢原子和甲酸根阴离子中的氢原子在离子的骨架框架内不具有流动性,因为在我们的质谱实验条件和时间尺度下,这两种离子没有表现出任何相互转化。在去质子化 AHA 的光谱中,另一个重要的产物离子峰代表 46-Da 的损失。来自适当去质子化化合物的 MS/MS 数据证实,C-2 位置上的一个氢原子和羟基上的另一个氢原子在甲酸元素损失时被特别移除。此外,HCOOH 损失所消除的两个氧原子完全来自羧酸基团。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02/jms.1504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0.28 g的产率得到[3,3-2H2]dec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在邻羟基苯甲酸的邻烷基醚CID裂解过程中,通过位点特异性双氢转移而损失的苯损失,生成烯醇酸根阴离子。
    摘要:
    碰撞诱导的衍生自邻烷氧基苯甲酸的阴离子的解离提供了一种生产气态烯醇式阴离子的简便方法。最初损失CO(2)后产生的烷氧基苯基阴离子通过邻位异构体所特有的双氢转移机理消除了苯分子,从而形成了烯醇式阴离子。氘标记研究证实,苯损失中转移的两个氢原子起源于烷基链的位置1和2。氢原子从C-1位置的初始转移形成了苯基阴离子和羰基化合物,两者均以离子/中性络合物的形式紧密结合。通过消除中性羰基化合物,该络合物要么直接断裂以生成苯基阴离子,或通过从C-2位置转移氢原子并在此过程中消除苯分子而形成烯酸酯阴离子。与将氘原子从C-2位置转移相比,当氘原子从C-1位置转移时观察到的明显的主要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表明,第一次转移是速率确定步骤。量子力学计算表明,苯的中性损失是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在所使用的条件下,除了邻位特异性烯醇根阴离子外,仅邻位异构体的光谱在m / z 77处显示出苯基阴离子峰,在苯氧基阴离子中显示出m
    DOI:
    10.1002/jms.139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ow-Energy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Mass Spectra of Protonated <i>p</i>-Toluenesulfonamides Derived from Aliphatic Amines
    作者:Jason B. Bialecki、Carl S. Weisbecker、Athula B. Attygalle
    DOI:10.1007/s13361-014-0865-4
    日期:2014.6.1
    dominated by the peak at m/z 105 for the incipient phenylethyl cation, which rapidly isomerizes to the remarkably stable methylbenzyl cation. The peaks for the carbocations are weak or absent in the spectra of most of N-alkyl-p-toluenesulfonamides because alkyl carbocations, such as the decyl cation, rearrange to more stable secondary cations by 1,2-hydride and alkyl shifts. The energy freed is not dissipated
    质子化N-烷基-对-甲苯磺酰胺的碰撞诱导碎裂主要经历胺的消除以形成 CH 3 -(C 6 H 4 )-SO 2 +阳离子 ( m/z 155) 或烯烃形成阳离子对于质子化的对甲苯磺酰胺 ( m/z 172)。为了理解断裂途径,N-癸基-p 的几个代类似物制备并评价了-甲苯磺酰胺。假设,可以设想两种机制,这两种机制都涉及离子中性复合物。在一种机制中,S-N 键断裂以产生中间体 [磺酰基阳离子/胺] 复合物,该复合物解离以提供m/z 155 阳离子(途径 A)。在另一种机制中,C-N 键解离产生不同的中间复合物。[对甲苯磺酰胺/碳正离子]复合物的碎裂消除了p-甲苯磺酰胺并释放碳正离子(途径 B)。Hartree-Fock 方法进行的计算表明途径 B 更有利。然而,仅当形成的碳正离子相对稳定时才观察到碳正离子的峰。例如,频谱Ñ -phenylethyl- p -toluenesulfonamide由峰值在主导M
  • Ambulation of Incipient Proton during Gas-Phase Dissociation of Protonated Alkyl Dihydrocinnamates
    作者:Sihang Xu、Yong Zhang、Ramu Errabelli、Athula B. Attygalle
    DOI:10.1021/acs.joc.5b01390
    日期:2015.10.2
    m/z 167 and 168 ions obtained for di- and tri-deuterio isotopologues showed peak pairs at m/z 134, 135 and 135, 136, at 1:2 and 1:1 intensity ratios, respectively, confirming the benzenium ion intermediate achieves complete randomization before the proton transfer. Additionally, protonated higher esters of alkyl dihydrocinnamates undergo a cleavage of the O–CH2 bond to form an ion/neutral complex,
    在气相中活化后,质子化的二氢肉桂酸烷基酯发生醇损失。然而,遵循的机理不是在烷氧基上质子化之后简单地除去链烷醇分子。化荷氢二氢肉桂酸甲酯的m / z 166离子质谱图在m / z 133和134处显示两个强度比为1:5的峰,以确认初始质子是可移动的。最初连接到羰基的质子迁移到环并随机化,然后环质子之一随后转移到烷氧基以消除醇。而且,质子化的二氢肉桂酸甲酯经历了一次以上的H / D交换。从m记录的光谱分别获得二和三同位素的/ z 167和168离子在m / z 134、135和135、136处分别以1:2和1:1的强度比显示峰对,确认苯并鎓离子中间体已完全完成质子转移前的随机化。此外,烷基二氢肉桂酸酯的质子化高级酯会经历O-CH 2键的裂解,形成离子/中性络合物,该离子/中性络合物在活化后会解离生成碳正离子和二氢肉桂酸,或重排生成质子化的二氢肉桂酸和烯烃。通过非特定的质子转移。
  • C−H Activation of Unbiased C(sp<sup>3</sup>)−H Bonds: Gold(I)‐Catalyzed Cycloisomerization of 1‐Bromoalkynes**
    作者:Rubén Miguélez、Nina Semleit、Carlos Rodríguez‐Arias、Pavel Mykhailiuk、José M. González、Gebhard Haberhauer、Pablo Barrio
    DOI:10.1002/anie.202305296
    日期:2023.6.26
    A gol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insertion reaction of strictly unactivated C(sp3)−H bonds is described. The reaction uses readi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s and benefits from extremely simple reaction conditions. A library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scaffolds bearing a C(sp2)−Br bond has been obtained. In addition, an original reaction pathway in gold catalysis involving a concerted insertion on a gold-stabilized
    描述了严格未活化的C(sp 3 )−H 键的催化分子内插入反应。该反应使用现成的起始材料,并受益于极其简单的反应条件。已经获得了带有 C(sp 2 )−Br 键的结构多样的支架库。此外,还公开了催化中涉及协同插入稳定乙烯基化的原始反应途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