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
噻呋酰胺是一种新型苯酰胺类内吸治疗性低毒广谱性杀菌剂,由美国孟山都公司首次研制成功,并于1994年由美国罗门哈斯(已并入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开始商品化生产。商品名为满穗,在中国,陶氏益农登记的噻呋酰胺产品为24%满穗SC,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目前还在花生、草坪、咖啡、马铃薯、棉花、甜菜及谷类等多种作物上获得应用。
噻呋酰胺具有强大的内吸传导性和长效防效,能够有效预防由立枯丝核菌和溃疡病菌引起的棉花立枯病,并且效果远优于五氯硝基苯。其杀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酸脱氢酶而致死菌体。与市场上防治黑粉病的其他药剂相比,噻呋酰胺对作物更加安全,在种子处理和系统性病害控制方面表现更佳。
一般叶面喷雾可以有效预防由丝核菌、锈菌及白绢病菌引起的多种真菌性疾病,但对藻状菌类无活性,对花生褐斑病或黑斑病效果不佳。
毒性噻呋酰胺的大鼠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均大于5000mg/kg,大鼠吸入LC50亦大于50001.4mg/L空气。兔眼中度刺激、皮肤轻微刺激。Ames试验阴性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鹌鹑、野鸭、大翻车鱼、鲤鱼和虹鳟等生物的急性毒性测试中,LC50值均大于一定浓度。
化学性质噻呋酰胺为白色粉状固体,在20℃时水中的溶解度为1.6mg/L,分配系数4.1。在pH值5~9的条件下稳定。
用途噻呋酰胺作为噻唑酰胺类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广泛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上,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及黑粉菌属等多种致病真菌有效。此外,对担子菌纲引起的立枯病等有特效。
噻呋酰胺主要用于稻麦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25~250g有效成分/hm²;拌种处理时使用剂量为7~30g有效成分/kg种子。它在水稻纹枯病和禾谷类作物锈病防治方面表现出优异效果,使用剂量分别为130~140g有效成分/hm²和125~250g有效成分/hm²。
生产方法以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氯化、环合、水解及酰氯化制备噻呋酰胺,而对氨基苯酚则用于合成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最终将上述两个中间体合并得到噻呋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