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Dimethyl-[2-(1-trimethylsilyloxycyclohexyl)ethynyl]silyl]ethyl-ethenyl-dimethylsilane | 1267749-89-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Dimethyl-[2-(1-trimethylsilyloxycyclohexyl)ethynyl]silyl]ethyl-ethenyl-dimethylsilane
英文别名
2-[dimethyl-[2-(1-trimethylsilyloxycyclohexyl)ethynyl]silyl]ethyl-ethenyl-dimethylsilane
2-[Dimethyl-[2-(1-trimethylsilyloxycyclohexyl)ethynyl]silyl]ethyl-ethenyl-dimethylsilane化学式
CAS
1267749-89-2
化学式
C19H38OSi3
mdl
——
分子量
366.767
InChiKey
PPDWZGGEDBTYH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3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9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氯苯乙烯2-[Dimethyl-[2-(1-trimethylsilyloxycyclohexyl)ethynyl]silyl]ethyl-ethenyl-dimethylsilane 在 氯化(双三环己基膦)(一氧化碳)(氢)钌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5%的产率得到1-{[(1-trimethylsiloxy-1-ethynyl)cyclohexyl]dimethylsilyl}-2-{[(E)-4-chlorostyryl]dimethylsilyl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双功能炔基[乙烯基或(E)-烯基]取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新协议
    摘要:
    通过炔烃及其钌(+2)催化产物的硅烷化偶联选择性合成各种新型炔基(乙烯基)取代的硅(6)和炔基[(E-烯基)取代的硅化合物(9)的新途径配合物进行了描述。所述串联过程有利于形成9以高收率和立体选择性通过用divinylsubstituted硅化合物的末端炔的连续silylative偶联合成随后的silylative偶联反应6与苯乙烯在钌氢化物络合物([RuHCl(CO的存在下)( PR 3)3-n ]; R = Cy(n = 1),i-Pr(n = 1),Ph(n = 0))。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0.09.006
  • 作为产物:
    描述:
    1,4-二乙烯基-1,1,4,4-四甲基二甲硅烷基乙烷1-乙炔-1-(三甲基硅氧基)环己烷 在 氯化(双三环己基膦)(一氧化碳)(氢)钌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9%的产率得到2-[Dimethyl-[2-(1-trimethylsilyloxycyclohexyl)ethynyl]silyl]ethyl-ethenyl-dimeth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双功能炔基[乙烯基或(E)-烯基]取代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新协议
    摘要:
    通过炔烃及其钌(+2)催化产物的硅烷化偶联选择性合成各种新型炔基(乙烯基)取代的硅(6)和炔基[(E-烯基)取代的硅化合物(9)的新途径配合物进行了描述。所述串联过程有利于形成9以高收率和立体选择性通过用divinylsubstituted硅化合物的末端炔的连续silylative偶联合成随后的silylative偶联反应6与苯乙烯在钌氢化物络合物([RuHCl(CO的存在下)( PR 3)3-n ]; R = Cy(n = 1),i-Pr(n = 1),Ph(n = 0))。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0.09.0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ew protocol for synthesis of bifunctional alkynyl[vinyl or (E)-alkenyl]substituted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作者:Beata Dudziec、Monika Rzonsowska、Bogdan Marciniec
    DOI:10.1016/j.jorganchem.2010.09.006
    日期:2011.1
    A new efficient route for selective synthesis of various, novel alkynyl(vinyl)substituted silicon (6) and alkynyl[(E)-alkenyl]substituted silicon compounds (9) via silylative coupling of alkynes and their products catalyzed by ruthenium(+2) complexes is described. The tandem procedure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9 synthesized in a high yield and stereoselectivity by a sequential silylative coupling
    通过炔烃及其钌(+2)催化产物的硅烷化偶联选择性合成各种新型炔基(乙烯基)取代的硅(6)和炔基[(E-烯基)取代的硅化合物(9)的新途径配合物进行了描述。所述串联过程有利于形成9以高收率和立体选择性通过用divinylsubstituted硅化合物的末端炔的连续silylative偶联合成随后的silylative偶联反应6与苯乙烯在钌氢化物络合物([RuHCl(CO的存在下)( PR 3)3-n ]; R = Cy(n = 1),i-Pr(n = 1),Ph(n =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