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3-methoxy-5-(1-methyl-prop-2-ynyl)phenyl]isoquinoline | 1424869-7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3-methoxy-5-(1-methyl-prop-2-ynyl)phenyl]isoquinoline
英文别名
5-(3-But-3-yn-2-yl-5-methoxyphenyl)isoquinoline;5-(3-but-3-yn-2-yl-5-methoxyphenyl)isoquinoline
5-[3-methoxy-5-(1-methyl-prop-2-ynyl)phenyl]isoquinoline化学式
CAS
1424869-76-0
化学式
C20H17NO
mdl
——
分子量
287.361
InChiKey
WEJRHOVHCGYFP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22.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3-methoxy-5-(1-methyl-prop-2-ynyl)phenyl]isoquinoline6-乙基-5-碘嘧啶-2,4-二胺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82%的产率得到6-Ethyl-5-[3-(3-isoquinolin-5-yl-5-methoxyphenyl)but-1-ynyl]pyrimidine-2,4-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两种念珠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结构分析揭示了物种间共有的配体诱导的构象变化
    摘要:
    一种针对病原体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新策略侧重于开发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效的强效选择性抗叶酸剂。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活性位点 (Thr 58-Phe 66) 上的一个基本环不同于人类酶中的类似残基,这可能为实现选择性提供了一种机制。为了探索这个回路的作用,我们采用了化学合成、晶体结构测定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分析的结果表明,环残基经历了配体诱导的构象变化,这在真菌和人类物种中是相似的。
    DOI:
    10.1016/j.bmcl.2013.01.008
  • 作为产物:
    描述:
    5-异喹啉硼酸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mercury(II) diacetatepotassium carbonatecaesium carbonate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6.58h, 生成 5-[3-methoxy-5-(1-methyl-prop-2-ynyl)phenyl]is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两种念珠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结构分析揭示了物种间共有的配体诱导的构象变化
    摘要:
    一种针对病原体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新策略侧重于开发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效的强效选择性抗叶酸剂。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活性位点 (Thr 58-Phe 66) 上的一个基本环不同于人类酶中的类似残基,这可能为实现选择性提供了一种机制。为了探索这个回路的作用,我们采用了化学合成、晶体结构测定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分析的结果表明,环残基经历了配体诱导的构象变化,这在真菌和人类物种中是相似的。
    DOI:
    10.1016/j.bmcl.2013.01.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active sites of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from two species of Candida uncovers ligand-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shared among species
    作者:Janet L. Paulsen、Kishore Viswanathan、Dennis L. Wright、Amy C. Anderson
    DOI:10.1016/j.bmcl.2013.01.008
    日期:2013.3
    development of potent and selective antifolates effective against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an essential loop at the active site (Thr 58-Phe 66) differs from the analogous residues in the human enzyme, potentially providing a mechanism for achieving selectivity. In order to probe the role of this loop, we employed chemic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一种针对病原体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新策略侧重于开发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效的强效选择性抗叶酸剂。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活性位点 (Thr 58-Phe 66) 上的一个基本环不同于人类酶中的类似残基,这可能为实现选择性提供了一种机制。为了探索这个回路的作用,我们采用了化学合成、晶体结构测定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分析的结果表明,环残基经历了配体诱导的构象变化,这在真菌和人类物种中是相似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