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dinitro-N-(propan-2-ylideneamino)ani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dinitro-N-(propan-2-ylideneamino)aniline
英文别名
——
3,4-dinitro-N-(propan-2-ylideneamino)ani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9H10N4O4
mdl
——
分子量
238.203
InChiKey
RIOZDRYMNQECA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11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dinitro-N-(propan-2-ylideneamino)aniline溶剂黄146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5.5h, 生成 N'-((5-chloro-1-(3,4-dinitrophenyl)-3-methyl-1H-pyrazol-4-yl)methylene)-1H-indole-2-carbo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Design, Synthesis,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Indole- and Benzimidazole-Based Compounds as Pro-Apoptotic Agents Targeting Bcl-2 Protein
    摘要:
    癌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需要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抑制Bcl-2以触发促凋亡信号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在当前工作中,我们旨在设计和合成一系列新的苯并咪唑和吲哚衍生物,作为Bcl-2蛋白的抑制剂。市场上的全Bcl-2抑制剂obatoclax是采用结构修饰的主要框架化合物。将obatoclax的吡咯甲亚甲基连接物替换为直链烷胺或羧酰肼亚甲基连接物,提供了新的化合物。这种策略允许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灵活性得到改善,采用有利的操作方式更好地适配Bcl-2的主要疏水口袋。通过MTT细胞毒性分析、细胞周期分析、RT-PCR、ELISA和DNA断裂进一步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化合物8a、8b和8c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表现出有希望的细胞毒性(IC50 = 12.69 ± 0.84至12.83 ± 3.50 µM),而8a和8c对A549/肺腺癌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活性(IC50 = 23.05 ± 1.45和11.63 ± 2.57 µM,分别)。通过分子对接确认了Bcl-2抑制途径,显示了显著的对接能量和与关键Bcl-2口袋残基的相互作用。此外,最活性的化合物8b通过RT-PCR分析显示了促凋亡/抗凋亡基因Bax、Bcl-2、caspase-3、-8和-9的显著上调表达水平。通过引入8b到热熔均质化技术制备的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子配方进行了化合物的药理学特性改进,并评估了包封效率、粒径和Zeta电位。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活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总之,8b被引入为有前途的抗癌首选候选化合物,值得在未来的精细化首选优化和开发研究中进行探索,同时通过体内临床前研究探讨其潜力。
    DOI:
    10.3390/ph14020113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Design, Synthesis,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Indole- and Benzimidazole-Based Compounds as Pro-Apoptotic Agents Targeting Bcl-2 Protein
    摘要:
    癌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需要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抑制Bcl-2以触发促凋亡信号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在当前工作中,我们旨在设计和合成一系列新的苯并咪唑和吲哚衍生物,作为Bcl-2蛋白的抑制剂。市场上的全Bcl-2抑制剂obatoclax是采用结构修饰的主要框架化合物。将obatoclax的吡咯甲亚甲基连接物替换为直链烷胺或羧酰肼亚甲基连接物,提供了新的化合物。这种策略允许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灵活性得到改善,采用有利的操作方式更好地适配Bcl-2的主要疏水口袋。通过MTT细胞毒性分析、细胞周期分析、RT-PCR、ELISA和DNA断裂进一步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化合物8a、8b和8c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表现出有希望的细胞毒性(IC50 = 12.69 ± 0.84至12.83 ± 3.50 µM),而8a和8c对A549/肺腺癌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活性(IC50 = 23.05 ± 1.45和11.63 ± 2.57 µM,分别)。通过分子对接确认了Bcl-2抑制途径,显示了显著的对接能量和与关键Bcl-2口袋残基的相互作用。此外,最活性的化合物8b通过RT-PCR分析显示了促凋亡/抗凋亡基因Bax、Bcl-2、caspase-3、-8和-9的显著上调表达水平。通过引入8b到热熔均质化技术制备的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子配方进行了化合物的药理学特性改进,并评估了包封效率、粒径和Zeta电位。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活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总之,8b被引入为有前途的抗癌首选候选化合物,值得在未来的精细化首选优化和开发研究中进行探索,同时通过体内临床前研究探讨其潜力。
    DOI:
    10.3390/ph140201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