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2,2-dimethyl-5-(3-(trimethylstannyl)allyl)-1,3-dioxolan-4-one | 1033004-1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2,2-dimethyl-5-(3-(trimethylstannyl)allyl)-1,3-dioxolan-4-one
英文别名
(Z)-(S)-Me3SnCHCHCH2C3HO3(CH3)2
(S)-2,2-dimethyl-5-(3-(trimethylstannyl)allyl)-1,3-dioxolan-4-one 化学式
CAS
1033004-10-2
化学式
C11H20O3Sn
mdl
——
分子量
318.988
InChiKey
ZRSSSCZECGOGHD-MAJYTBH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9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35.5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2,2-dimethyl-5-(3-(trimethylstannyl)allyl)-1,3-dioxolan-4-one 在 K2CO3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75%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立体控制的螺旋藻内酯A甲酯的全合成。便捷构建密钥片段† ‡ §
    摘要:
    由于螺旋藻内酯具有良好的抗癌性能,海洋海绵来源的有限供应和前所未有的分子结构,它们代表了诱人且具有挑战性的合成靶标。基于设想的一系列适当官能化的片段的顺序偶联,采用了一种用于合成螺菌氨酯A甲酯的模块化策略,该策略允许在指定结构中存在最初的立体化学不确定性。在第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这些片段合成的完整细节。关键的C26–C40 DEF双螺缩醛是在线性二烯中间体上通过双重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基化/缩醛化级联过程组装而成的,在适当的弱酸性条件下配置了C31和C35的缩醛中心。合成硼醇醛/定向还原序列以建立C11和C13立体中心。对两种不同的偶联策略进行了研究,以完善C26–C40 DEF片段,其中涉及C17–C25砜或C17–C24乙烯基碘,每种方法均使用Evans乙醇酸羟醛缩醛反应制备。引入不饱和侧链所需的其余C43–C47乙烯基锡烷片段是由(R)-苹果酸。
    DOI:
    10.1039/c2ob25100k
  • 作为产物:
    描述:
    (S)-Br2CCHCH2C3HO3(CH3)2 、 六甲基二锡四(三苯基膦)钯 (CH3CH2CH2CH2)3SnH 、 CH3CH2N(CH(CH3)2)2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S)-2,2-dimethyl-5-(3-(trimethylstannyl)allyl)-1,3-dioxolan-4-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立体控制的螺旋藻内酯A甲酯的全合成。便捷构建密钥片段† ‡ §
    摘要:
    由于螺旋藻内酯具有良好的抗癌性能,海洋海绵来源的有限供应和前所未有的分子结构,它们代表了诱人且具有挑战性的合成靶标。基于设想的一系列适当官能化的片段的顺序偶联,采用了一种用于合成螺菌氨酯A甲酯的模块化策略,该策略允许在指定结构中存在最初的立体化学不确定性。在第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这些片段合成的完整细节。关键的C26–C40 DEF双螺缩醛是在线性二烯中间体上通过双重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基化/缩醛化级联过程组装而成的,在适当的弱酸性条件下配置了C31和C35的缩醛中心。合成硼醇醛/定向还原序列以建立C11和C13立体中心。对两种不同的偶联策略进行了研究,以完善C26–C40 DEF片段,其中涉及C17–C25砜或C17–C24乙烯基碘,每种方法均使用Evans乙醇酸羟醛缩醛反应制备。引入不饱和侧链所需的其余C43–C47乙烯基锡烷片段是由(R)-苹果酸。
    DOI:
    10.1039/c2ob25100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 spirastrellolide A methyl ester. Fragment coupling studies and completion of the synthesis
    作者:Ian Paterson、Edward A. Anderson、Stephen M. Dalby、Jong Ho Lim、Philip Maltas
    DOI:10.1039/c2ob25101a
    日期:——
    Attachment of the remainder of the side chain proved challenging, potentially due to steric hindrance by this macrocycle; an olefin cross-metathesis to install an electrophilic allylic carbonate and subsequent π-allyl Stille coupling with a C43–C47 stannane achieved this goal. Global deprotection completed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spirastrellolide A methyl ester which, following detailed NMR correlation
    螺旋藻内酯是结构上前所未有的海洋大环内酯类的新家族,由于它们对蛋白磷酸酶2A的有效抑制作用,它们显示出有希望的抗癌特性。在之前的论文中,概述了合成螺阿司匹利特A甲酯的模块化策略,该策略考虑了最初的立体化学不确定性,并合成了一系列适当官能化的片段。在本文中,描述了这种综合的实现。探索了两种替代的偶联策略来制备C26–C40 DEF双螺缩醛片段:C26醛与C17–C25砜的改性Julia烯化反应,以及C25三烷基硼烷与C17–C24乙烯的Suzuki偶联,这也需要开发双氢化反应来安装C23 / C24立体中心。后者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越的策略,并且经过充分优化以提供C17醛,再与C1-C16炔烃片段偶联以提供C1-C40碳骨架。然后,通过自发性螺缩醛化反应将两种PMB醚氧化裂解,将BC螺缩醛安装在该高级中间体中,这也导致C23 TES醚的出乎意料的脱保护。随后的截短的癸二酸以高收率环化,以
  • Total Synthesis of Spirastrellolide A Methyl Ester—Part 2: Subunit Union and Completion of the Synthesis
    作者:Ian Paterson、Edward A. Anderson、Stephen M. Dalby、Jong Ho Lim、Julien Genovino、Philip Maltas、Christian Moessner
    DOI:10.1002/anie.200705566
    日期:2008.4.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