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diethylamino-2-methoxyphenyl)ethanol | 753006-6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diethylamino-2-methoxyphenyl)ethanol
英文别名
——
1-(4-diethylamino-2-methoxyphenyl)ethanol化学式
CAS
753006-62-1
化学式
C13H21NO2
mdl
——
分子量
223.315
InChiKey
UWVHAAMJTPTTH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9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32.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氢键硫醇经历非常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
    摘要:
    最近开设了有关硫醇相关氢键(H-bond)及其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的章节,其中化合物4'-二乙氨基-3-巯基黄酮( 3NTF )在环己烷溶液和固体,产生 710 nm 互变异构体发射,斯托克斯位移异常大,为 12,230 cm –1 。考虑到硫醇氢键与传统的鲍林型-OH或-NH氢键相比是非常规的,因此有必要及时探讨其与ESIPT之间的根本区别。然而,由于互变异构最低激发态的主导n π* 特征,硫醇相关的 ESIPT 往往是非发射性的。在此,基于3-巯基黄酮支架和π-延伸概念,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氢键强度和690-720 nm互变异构体的新系列4′-取代-7-二乙氨基-3-巯基黄酮NTF 。在环己烷中紫外 (UV) 激发时的发射。实验确定它们的氢键强度顺序为N-NTF < O-NTF < H-NTF < F-NTF ,而通过荧光上转换测量的 -SH ESIPT 速率为F-NTF
    DOI:
    10.1021/jacs.3c10405
  • 作为产物:
    描述:
    4-(二乙氨基)水杨醛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17h, 生成 1-(4-diethylamino-2-methoxyphenyl)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氢键硫醇经历非常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
    摘要:
    最近开设了有关硫醇相关氢键(H-bond)及其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反应的章节,其中化合物4'-二乙氨基-3-巯基黄酮( 3NTF )在环己烷溶液和固体,产生 710 nm 互变异构体发射,斯托克斯位移异常大,为 12,230 cm –1 。考虑到硫醇氢键与传统的鲍林型-OH或-NH氢键相比是非常规的,因此有必要及时探讨其与ESIPT之间的根本区别。然而,由于互变异构最低激发态的主导n π* 特征,硫醇相关的 ESIPT 往往是非发射性的。在此,基于3-巯基黄酮支架和π-延伸概念,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氢键强度和690-720 nm互变异构体的新系列4′-取代-7-二乙氨基-3-巯基黄酮NTF 。在环己烷中紫外 (UV) 激发时的发射。实验确定它们的氢键强度顺序为N-NTF < O-NTF < H-NTF < F-NTF ,而通过荧光上转换测量的 -SH ESIPT 速率为F-NTF
    DOI:
    10.1021/jacs.3c104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uning Excited-State Charge/Proton Transfer Coupled Reaction via the Dipolar Functionality
    作者:Pi-Tai Chou、Huang、Shih-Chieh Pu、Yi-Ming Cheng、Yi-Hong Liu、Yu Wang、Chao-Tsen Chen
    DOI:10.1021/jp0476390
    日期:2004.8.1
    Based on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I, II, and III, we demonstrate an ingenious approach to fine-tuning the 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ESICT) coupled 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ESIPT) reaction via the dipolar functionality of the molecular framework. Both I and II exhibit remarkable dual emiss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solvent-polarity environment between ESICT and
    基于 I、II 和 III 的设计和合成,我们展示了一种通过分子的偶极功能微调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 (ESICT) 耦合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ESIPT) 反应的巧妙方法框架。由于 ESICT 和 ESIPT 状态之间不同的溶剂极性环境,I 和 II 都表现出显着的双重发射,而 III 中两个电荷转移实体的相互作用导致 ESIPT 从溶剂极性效应中解耦,从而产生独特的质子-转移互变异构体发射。结果使 ESICT/ESIPT 耦合系统的进一步合理设计变得可行,只需调整净偶极效应即可。因此,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