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olapyrrolidone | 1268345-0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olapyrrolidone
英文别名
Dpy;(R)-5-benzyl-4-methoxy-1H-pyrrol-2(5H)-one;(S)-dolapyrrolidone;methyl (S)-5-benzyltetramate;(2R)-2-benzyl-3-methoxy-1,2-dihydropyrrol-5-one
dolapyrrolidone化学式
CAS
1268345-07-8
化学式
C12H13NO2
mdl
——
分子量
203.241
InChiKey
APKXSKFTHMIJOA-SNVBAGL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olapyrrolidone 、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95.0h, 以36%的产率得到trans-PtCl2(2,4,6--trimethylpyridine)(ethylene)*(R)-D-1 complex
    参考文献:
    名称:
    天然多拉吡咯烷酮:生物活性肽亚结构的分离和绝对立体化学。
    摘要:
    在对海洋蓝藻穆氏藻生产物中的亲水性部分进行化学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次分离出天然多吡咯烷酮(Dpy,1),这是一种衍生自苯丙氨酸的天然吡咯烷酮,为单一化合物。化合物1,与(小号) -升的绝对立体化学,先前被确定为一个子结构是共同的几个生物活性天然肽中。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全合成确定的分离出的天然1的绝对立体化学为(R)-d。通过比较手性固定对映体的天然1和真实样品的保留时间,使用手性固定柱通过HPLC分析明确确定了该结果。为了验证出乎意料的结果,使用合成对映异构体对Pt-络合物衍生物进行X射线晶体学分析证实了天然1的绝对立体化学。
    DOI:
    10.1002/chir.23264
  • 作为产物:
    描述:
    (E)4-氯-3-甲氧基-2-丁稀酸甲酯 在 ammonium cerium (IV) nitrate 、 叔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5.75h, 生成 dolapyrrolid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灵活的不对称方法合成5-烷基四甲酸甲酯及其在细胞毒性海洋天然产物Belamide A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使用四甲基甲酸酯衍生物(R)‐或(S)‐9作为新型手性结构单元,可以直接,灵活且高度对映选择性地合成四甲基(R)‐或(S)‐5‐烷基四酸酯(2)。披露。在合成的5-烷基四酸甲酯2中,在细胞毒性的mirabimide E(4)和dysideapyrrolidone(5)中发现了5-甲基四酸甲酯(2 a),而5-苄基四酸甲酯(2 g)是有效的抗肿瘤药物dolastatin 15中的子结构。 (3)。在此方法的基础上,从(S)-9的七个步骤完成了抗有丝分裂四肽belamide A(7)的首次不对称合成,总收率为23.8%。不仅确认了(+)-belamide A(7)的结构和绝对构型,还确认了用于记录13 C NMR光谱,13 C NMR光谱数据相关性和天然belamide A的旋光度数据的溶剂。 (7)已被修改。
    DOI:
    10.1002/chem.2010020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Flexible Asymmetric Approach to Methyl 5-Alkyltetramat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Cytotoxic Marine Natural Product Belamide A
    作者:Hong-Qiao Lan、Jian-Liang Ye、Ai-E Wang、Yuan-Ping Ruan、Pei-Qiang Huang
    DOI:10.1002/chem.201002063
    日期:2011.1.17
    By using a methyl tetramate derivative (R)‐ or (S)‐9 as a novel chiral building block, a direct, flexible, and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approach to methyl (R)‐ or (S)‐5‐alkyltetramates (2) is disclosed. Among the synthesized methyl 5‐alkyltetramates 2, methyl 5‐methyltetramate (2 a) is found in cytotoxic mirabimide E (4) and dysideapyrrolidone (5), and methyl 5‐benzyltetramate (2 g) is a substructure
    通过使用四甲基甲酸酯衍生物(R)‐或(S)‐9作为新型手性结构单元,可以直接,灵活且高度对映选择性地合成四甲基(R)‐或(S)‐5‐烷基四酸酯(2)。披露。在合成的5-烷基四酸甲酯2中,在细胞毒性的mirabimide E(4)和dysideapyrrolidone(5)中发现了5-甲基四酸甲酯(2 a),而5-苄基四酸甲酯(2 g)是有效的抗肿瘤药物dolastatin 15中的子结构。 (3)。在此方法的基础上,从(S)-9的七个步骤完成了抗有丝分裂四肽belamide A(7)的首次不对称合成,总收率为23.8%。不仅确认了(+)-belamide A(7)的结构和绝对构型,还确认了用于记录13 C NMR光谱,13 C NMR光谱数据相关性和天然belamide A的旋光度数据的溶剂。 (7)已被修改。
  • Natural dolapyrrolidone: Isolation and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a substructure of bioactive peptides
    作者:Ayana Murakami、Jun‐ichi Hayashi、Kazunobu Igawa、Miki Tsutsumi、Katsuhiko Tomooka、Hiroshi Nagai、Tatsuo Nehira
    DOI:10.1002/chir.23264
    日期:2020.9
    natural pyrrolidone derived from phenylalanine,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single compound. Compound 1, with an (S)‐l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was previously identified as a substructure that is common among several bioactive natural peptides. Surprisingly, the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isolated natural 1, determined through total synthesis, was (R)‐d. This result was unambiguously determined by
    在对海洋蓝藻穆氏藻生产物中的亲水性部分进行化学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次分离出天然多吡咯烷酮(Dpy,1),这是一种衍生自苯丙氨酸的天然吡咯烷酮,为单一化合物。化合物1,与(小号) -升的绝对立体化学,先前被确定为一个子结构是共同的几个生物活性天然肽中。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全合成确定的分离出的天然1的绝对立体化学为(R)-d。通过比较手性固定对映体的天然1和真实样品的保留时间,使用手性固定柱通过HPLC分析明确确定了该结果。为了验证出乎意料的结果,使用合成对映异构体对Pt-络合物衍生物进行X射线晶体学分析证实了天然1的绝对立体化学。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