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53909-7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53909-70-9
化学式
C9H11O2
mdl
——
分子量
151.185
InChiKey
STCAFYMARMNAD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四氯化碳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对甲氧基苯乙酮
    参考文献:
    名称:
    时间分辨荧光和瞬态光谱测定溶液和微非均质介质中反应系统中的光化学和光物理通道
    摘要:
    摘要:已使用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对均质和微异质系统中的短寿命中间体进行表征。从这些技术中获得的数据已经以一种相对非常规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以阐明两个反应系统的复杂瞬态行为。已经使用寿命分布分析 (DLA) 分析了一系列易于在水性介质中形成双层系统的 fraws-芪衍生的两亲物的高度非指数荧光衰减。DLA 用于定量研究的效用首先是通过模拟人工衰减数据来确定的。尽管 DLA 存在一些限制,当还考虑诸如稳态光谱数据之类的补充信息时,可以得出关于荧光物质性质的定性结论。结果表明,观察到的荧光来自不同类型的激发态物质,这些物质由两个或多个反式二苯乙烯单元组成;其中一个排放归因于基态聚集体的激发态,而另一个归因于可能由双层中的“缺陷”引起的准分子。衰变的非指数性质归因于荧光物质所经历的环境分布。已经发现溶液中几种激发的频哪醇和四氯化碳之间的电子转移 (ET) 反应产生的产物的量子产率在氧气存在下高于 1,提
    DOI:
    10.1111/j.1751-1097.1997.tb01873.x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氧基-α-甲基苯甲醇benzotriazole-N-oxyl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氨氮基自由基BTNO从苄基酰胺的C–H键中夺取氢原子的动力学研究
    摘要:
    氨氧自由基BTNO(苯并三唑-N-氧基;> N–O˙)是由HBT(1-羟基苯并三唑; > N–OH),通过Ce IV盐氧化。BTNO具有最大λmax 474 nm的宽吸收带,因此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从H供体底物上吸H的动力学。因此,已经在MeCN中确定了BTNO从CH 2-基团α到氮原子在X-取代的-(N-乙酰基)苄胺(XC 6 H 4 CH 2 NHCOCH 3)中吸氢的速率常数(k H)。溶液在25°C。所述的相关性ķ ħ X与哈米特σ数据+参数为ρ(-0.65)给出一个较小的值,该值与基本H提取步骤兼容。来自适当氘代的酰胺底物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相当大的值(k H / k D = 8.8)进一步证实了H的吸收是决定速率的因素。每当可裂开的C–H键与酰胺部分的氮孤对或相邻的芳族基团共线时,就可以通过立体电子效应加快H吸收的相关性,已获得证据。据报道,对Ar CH 2 NHCOMe中苄基CH键的离解能值进行了评估。
    DOI:
    10.1039/b815584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rect Measurement of Ultrafast Carbon−Carbon Cleavage Rates via the Subpicosecond Charge-Transfer Activation of Pinacols
    作者:T. M. Bockman、S. M. Hubig、J. K. Kochi
    DOI:10.1021/ja980097d
    日期:1998.7.1
    Highly transient (benzpinacol) cation radicals (D2+•) and their ultrafast mesolytic fragmentations to the diarylhydroxymethyl radical (D•) and cation (D+) are directly observed on the early picosecond time scale upon the charge-transfer photoactivation of the intermolecular donor−acceptor complexes of pinacol donors with methyl viologen. Ultrashort lifetimes of the cation radicals with τ ≈ 10 ps obtain
    在分子间供体-受体的电荷转移光活化后,在早期皮秒时间尺度上直接观察到高度瞬态(苯频哪醇)阳离子自由基 (D2+•) 及其超快速介晶裂解为二芳基羟甲基自由基 (D•) 和阳离子 (D+)频哪醇供体与甲基紫精的复合物。具有 τ ≈ 10 ps 的阳离子自由基的超短寿命(首次)从时间分辨光谱结果的定量动力学分析中获得。这些快速的 C-C 键断裂成功地与反电子转移竞争,反电子转移通常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占主导地位,并导致频哪醇氧化断裂的效率异常高。
  • Kinetic Study of the Hydrogen Abstraction Reaction of the Benzotriazole-<i>N</i>-oxyl Radical (BTNO) with H-Donor Substrates
    作者:Paolo Brandi、Carlo Galli、Patrizia Gentili
    DOI:10.1021/jo051615n
    日期:2005.11.1
    The aminoxyl radical (>N−O•) BTNO (benzotriazole-N-oxyl) has been generated by the oxidation of 1-hydroxybenzotriazole (HBT; >N−OH) with a CeIV salt in MeCN. BTNO presents a broad absorption band with λmax 474 nm and ε 1840 M-1 cm-1, and spontaneously decays with a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of 6.3 × 10-3 s-1 in MeCN at 25 °C. Characterization of BTNO radical by EPR, laser flash photolysis, and cyclic
    通过在MeCN中用Ce IV盐氧化1-羟基苯并三唑(HBT;> N-OH),生成了氨氧基(> NO •)BTNO(苯并三唑-N-氧基)。BTNO呈现一个宽吸收带与λ最大474纳米和ε1840中号- 1厘米- 1,并且自发地衰减具有6.3×10的一阶速率常数- 3小号- 1在25°C下的MeCN中。提供了通过EPR,激光闪光光解和循环伏安法对BTNO自由基进行表征的方法。在存在氢供体底物(如烷基芳烃,苄基和烯丙醇和链烷醇)的情况下,BTNO的自发衰减会大大加速,并且在25°C的光谱下已研究了BTNO从许多底物中吸氢的速率常数。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证实了H提取步骤是决定速率的方法。激活参数已在15-40°C范围内使用选定的底物进行了测量。E a之间的相关性根据Evans-Polanyi方程获得了一系列小氢供体的BDE(CH)(CH键解离能),α= 0.44。从该图中可以推断出实验上不可用的苯甲醇的BDE(CH)。79
  • Base-Catalyzed C−H Deprotonation of 4-Methoxybenzyl Alcohol Radical Cations in Water:  Evidence for a Carbon-to-Oxygen 1,2-H-Shift Mechanism
    作者:Enrico Baciocchi、Massimo Bietti、Steen Steenken
    DOI:10.1021/ja970259q
    日期:1997.4.1
  • Triplet quenching by tert-butyl hydroperoxide
    作者:Laura C. Stewart、D. J. Carlsson、D. M. Wiles、J. C. Scaiano
    DOI:10.1021/ja00349a042
    日期:1983.6
  • Leigh, William J.; Lathioor, Edward C.; St. Pierre, Michael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6, vol. 118, # 49, p. 12339 - 12348
    作者:Leigh, William J.、Lathioor, Edward C.、St. Pierre, Michael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