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苯基-1-萘硼酸频哪醇酯 | 1422181-38-1

中文名称
4-苯基-1-萘硼酸频哪醇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5,5-tetramethyl-2-(4-phenylnaphthalen-1-yl)-1,3,2-dioxaborolane
英文别名
4,4,5,5-Tetramethyl-2-(4-phenylnaphthalen-1-yl)-1,3,2-dioxaborolane
4-苯基-1-萘硼酸频哪醇酯化学式
CAS
1422181-38-1
化学式
C22H23BO2
mdl
——
分子量
330.234
InChiKey
UPKOBWKHLOCAT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1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4,P280,P302+P352,P337+P313,P305+P351+P338,P362+P364,P332+P313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苯基-1-萘硼酸频哪醇酯四(三苯基膦)钯potassium carbonate 、 bis(dibenzylideneacetone)-palladium(0)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5,5-dimethyl-1,3-cyclohexadiene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双联萘化合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双联萘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可以用于空穴传输材料。该化合物具有双联萘基取代芳胺的母体结构,原子间的键能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有利于分子间的固态堆积,空穴的跃迁能力强,用作空穴传输材料能有效降低器件电压,提高材料的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通式(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Ⅰ)。
    公开号:
    CN115594599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大直径半球形巴基碗前驱体和短碳纳米管前驱体的合成
    摘要:
    我们在此报告了六种前体分子的合成,用于合理合成异构纯扶手椅、锯齿形或手性单壁碳纳米管 (SWCNT)。多环芳烃具有通过分子内环化脱氢生成具有预定几何形状的扩展半球巴基碗所需的碳连接性。短碳纳米管和大直径半球形巴基碗的前体具有在金属表面合理引发单手性 SWCNT 生长的潜力。提出了基于建议的合成策略构建各种 SWCNT 手性的前体的选项。
    DOI:
    10.1002/ejoc.2012008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신규 나프토트리아졸 유도체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申请人:HODOGAYA CHEMICAL CO., LTD. 호도가야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519980964136)
    公开号:KR20150123264A
    公开(公告)日:2015-11-03
    하기 일반식 (1)로 나타내지는 나프토트리아졸 유도체: 식 중, Ar는, 방향족 탄화수소기 또는 방향족 복소환기를 나타내고, A는, 방향족 복소환기를 포함한 기임. 상기 화합물은 우수한 전자 주입/수송 능력, 높은 정공 저지능 및 박막형태에서 높은 안정성을 나타내며, 고효율 및 내구성이 높은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의 재료로 사용 가능하다.
    用一般式(1)表示的那非托替唑衍生物:在该式中,Ar代表芳香烃基或芳香环烷基,A代表含有芳香环烷基的基团。该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电子注入/传输能力,高载流子注入效率和在薄膜形式下的高稳定性,可作为高效且耐久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申请人:LG CHEM, LTD.
    公开号:US20200321534A1
    公开(公告)日:2020-10-08
    The present specification relates to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and an organic material layer provid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wherein the organic material layer comprises a light emitting layer and an electron transfer layer, the light emitting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host material, a second host material and a dopant material, the first host material has a HOMO energy level of −5.9 eV or lower, and the second host material has a HOMO energy level higher than a HOMO energy level of the first host material by 0.1 eV to 0.2 eV.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其中,有机材料层包括发光层和电子转移层,发光层包括第一宿主材料、第二宿主材料和掺杂材料,第一宿主材料的HOMO能级为-5.9 eV或更低,第二宿主材料的HOMO能级比第一宿主材料的HOMO能级高0.1 eV至0.2 eV。
  • 一种杂环类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384551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本发明提供一种杂环类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较高折射率,将其作为覆盖层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时,在不影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RGB波长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少光在器件内部的全反射,提高器件的出光效率,同时由于能够有效抑制薄膜的重结晶化,所以能够不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时产生的热的影响,延长器件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的杂环类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产业化前景。
  • 一种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5925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其可以用于电子传输材料。该化合物具有双联芴联吸电片段的母体结构,原子间的键能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有利于分子间的固态堆积,电子的跃迁能力强,用作电子传输材料使用能有效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压、提高其电流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通式(I)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 10.1039/d4tc01820f
    作者:Watanabe, Shun、Mizukami, Kiichi、Kimizuka, Nobuo、Yasuda, Takuma
    DOI:10.1039/d4tc01820f
    日期:——
    Visible-to-ultraviolet photon upconversion (UC) based on 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was demonstrated in metal-free glassy solid films consisting of an organoboron photosensitizer and diphenylnaphthalene-based emitter. Upon photoexcitation at 445 nm, UC emissions in the ultraviolet region (370–390 nm) were observed in binary solid films with high UC efficiencies of up to 2.6% and a threshold excitation
    基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的可见光到紫外光子上转换(UC)在由有机硼光敏剂和二苯基萘基发射体组成的无金属玻璃状固体薄膜中得到了证明。在 445 nm 光激发下,在二元固体薄膜中观察到紫外区(370–390 nm)的 UC 发射,UC 效率高达 2.6%,阈值激发强度低至 44 mW cm −2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