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oc-L-proline-4-spiro-3-(3H-diazirine) | 1266778-55-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oc-L-proline-4-spiro-3-(3H-diazirine)
英文别名
N-Boc-proline-4-spiro-3-(3H-diazirine);N-Boc-L-4-diazirinylproline;(S)-5-(tert-butoxycarbonyl)-1,2,5-triazaspiro[2.4]hept-1-ene-6-carboxylic acid;(5S)-6-[(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1,2,6-triazaspiro[2.4]hept-1-ene-5-carboxylic acid
N-Boc-L-proline-4-spiro-3-(3H-diazirine)化学式
CAS
1266778-55-5
化学式
C10H15N3O4
mdl
——
分子量
241.247
InChiKey
QHKAXDABRVVZAV-LURJTMI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4-107 °C
  • 沸点:
    387.8±52.0 °C(Predicted)
  • 密度:
    1.4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91.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化学探针揭示了由人类阿片强啡肽与细菌传感器激酶结合引发的抗菌防御反应
    摘要:
    通过小分子信号进行宿主-微生物交流对于共生和致病关系都很重要,但在分子水平上往往知之甚少。在宿主压力条件下,人阿片肽强啡肽的水平升高,通过未知途径触发机会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在这里,我们应用多层化学生物学策略来揭示这种假定的界际信号的作用模式。我们设计并应用了强啡肽启发的光亲和探针,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揭示活细菌中肽的蛋白质靶标。ParS 是一种基本上没有特征的双组件系统膜传感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产品。随后的完整蛋白质组研究表明,强啡肽 (1-13) 在假单胞菌中诱导抗菌肽样反应,并特异性上调膜防御机制。在 parS 突变体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反应,它对强啡肽诱导的毒性更敏感。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利用 ParS 传感机制来防御宿主以响应强啡肽作为信号。这项研究强调界际交流是一种潜在的基本策略,不仅可以诱导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而且可以在宿主的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存能力。铜绿假单胞菌利用 ParS
    DOI:
    10.1021/jacs.7b01072
  • 作为产物:
    描述:
    L-羟基脯氨酸 在 Jones reagent 、 氨基磺酸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丙酮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25.5h, 生成 N-Boc-L-proline-4-spiro-3-(3H-diazi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Altering the Sex Pheromone Cyclo(l-Pro-l-Pro) of the Diatom Seminavis robusta towards a Chemical Probe
    摘要:
    作为藻类的一个主要群体,硅藻对地球上的初级生产负有重要责任。羽毛硅藻主要生活在底栖环境中,是种类最丰富的硅藻群体,其中拉菲德类成员具有运动能力,通常进行异配子性繁殖。最近的研究表明,模式物种Seminavis robusta在交配过程中使用多种性引诱物质,包括环状(l-Pro-l-Pro)作为一种吸引素。详细研究引诱物质检测系统是阐明羽毛硅藻生命周期调控的关键方面,可能为硅藻物种形成提供新的基础见解。本研究报告了合成和生物评价七种含有对环状(l-Pro-l-Pro)引诱物质进行小结构改变的新型引诱物质类似物。毒性、吸引力和干扰实验被应用来评估它们作为引诱物质的潜在活性。我们大部分的类似物显示出中等至良好的生物活性和低至无植物毒性。含有叠氮基和二氮烯基的类似物的引诱物质活性不受影响,并诱导了与天然引诱物质相似的交配行为。这些结果表明,引入有限的结构修饰可以用于开发基于叠氮基和/或二氮烯基类似物的化学探针,以研究S. robusta的引诱物质检测系统。
    DOI:
    10.3390/ijms220310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COMPOUNDS USEFUL AS IMMUNOMODULATORS<br/>[FR] COMPOSÉS UTILES COMME IMMUNOMODULATEURS
    申请人:BRISTOL MYERS SQUIBB CO
    公开号:WO2015034820A1
    公开(公告)日:2015-03-12
    Disclosed ar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I). Also disclosed are methods of using such compounds as immunomodulator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uch compounds. These compounds are useful in treating, preventing, or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virological diseases or disorders and cancer.
    揭示了化合物的化学式(I):(I)。还公开了使用这些化合物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方法,以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治疗、预防或减缓病毒性疾病或紊乱以及癌症的进展方面具有用处。
  • COMPOUNDS USEFUL AS IMMUNOMODULATORS
    申请人: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公开号:US20160194307A1
    公开(公告)日:2016-07-07
    Disclosed ar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I). Also disclosed are methods of using such compounds as immunomodulator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uch compounds. These compounds are useful in treating, preventing, or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virological diseases or disorders and cancer.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式(I)的化合物:(I)。还公开了使用这种化合物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方法,以及包含这种化合物的制药组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用于治疗、预防或减缓病毒性疾病或障碍和癌症的进展。
  • Van Der Meijden, Benjamin; Robinson, John A., ARKIVOC, 2011, vol. 2011, # 6, p. 130 - 136
    作者:Van Der Meijden, Benjamin、Robinson, John A.
    DOI:——
    日期:——
  • EP3041822B1
    申请人:——
    公开号:EP3041822B1
    公开(公告)日:2017-08-09
  • US9872852B2
    申请人:——
    公开号:US9872852B2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