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3-(2-Phenethyloxy)-phenyl>-acetamid | 71218-3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3-(2-Phenethyloxy)-phenyl>-acetamid
英文别名
N-[3-(2-Phenethyloxy)-phenyl]-acetamid;N-[3-(2-phenylethoxy)phenyl]acetamide
N-<3-(2-Phenethyloxy)-phenyl>-acetamid化学式
CAS
71218-38-7
化学式
C16H17NO2
mdl
——
分子量
255.316
InChiKey
KLBJJHWHHRHZK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3-(2-Phenethyloxy)-phenyl>-acetamid氯化亚砜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31 %的产率得到3-(2-苯基乙氧基)苯胺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多组分反应鉴定 TN-16 的新型氮杂类似物作为微管动力学的干扰物
    摘要:
    尽管新的生物靶标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抗癌治疗中,但抗微管蛋白药物仍然是众多肿瘤学方案的支柱,其疗效已在多种成人和儿童癌症中得到证实。在目前的贡献中,我们着手开发一种有效但被忽视的抗微管蛋白剂 TN-16 的类似物,TN-16 最初是通过修饰 tenuazonic 酸(3-乙酰基-5-仲丁基四酸)发现的。 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多组分反应来制备 TN-16,然后我们将相同的反应应用于合成氮杂类似物。简而言之,我们准备了一个包含 62 种新化合物的库,其中三种保留了纳摩尔级别的效力。TN-16 和活性类似物对癌细胞系具有细胞毒性,并且正如抗微管蛋白药物预期的那样,诱导 G 2 /M 细胞周期停滞。这些试剂会导致微管破坏和 α-微管蛋白乙酰化增加并影响体外聚合,尽管它们在细胞微管蛋白聚合测定中的影响较小。
    DOI:
    10.1016/j.ejmech.2022.114895
  • 作为产物:
    描述:
    <3-Nitro-phenyl>-phenacyl-ether乙酸酐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生成 N-<3-(2-Phenethyloxy)-phenyl>-acetamid
    参考文献:
    名称:
    DE2855699
    摘要:
    公开号: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CI 56,780 Optimizati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of 7-(2-Phenoxyethoxy)-4(1<i>H</i>)-quinolones with Antimalarial Activity
    作者:Jordany R. Maignan、Cynthia L. Lichorowic、James Giarrusso、Lynn D. Blake、Debora Casandra、Tina S. Mutka、Alexis N. LaCrue、Jeremy N. Burrows、Paul A. Willis、Dennis E. Kyle、Roman Manetsch
    DOI:10.1021/acs.jmedchem.6b00759
    日期:2016.7.28
    berghei. Rapid induction of parasite resistance, however, stalled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We have completed a full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on 4(1H)-quinolones, focusing on the reduction of cross-resistance with atovaquone for activity against the clinical isolates W2 and TM90-C2B,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microsomal stability. These studies revealed several frontrunner compounds
    尽管自 2000 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 48%,但据报道,对当前疗法的耐药性可能会逆转这一进展。最近,曾经被认为不适合治疗药物的抗疟药已被重新审视,以改善选择作为候选药物所需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功效。一种这样的化合物是 4(1 H )-喹诺酮 ICI 56,780,已知它是一种因果预防剂,它也显示出抗伯氏疟原虫的血液裂殖体杀灭活性。然而,寄生虫抗性的快速诱导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经完成了对 4(1 H ) 的完整构效关系研究)-喹诺酮类药物,重点是降低与 atovaquone 对临床分离株 W2 和 TM90-C2B 的交叉耐药性,以及改善微粒体稳定性。这些研究揭示了几种具有极好的体内抗疟活性的领先化合物。发现最好的化合物对所有在伯氏疟原虫感染后存活 30 天的小鼠都有疗效。
  • DE2855699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aza-analogs of TN-16 as disrupters of microtubule dynamics through a multicomponent reaction
    作者:Arash Foroutan、Marco Corazzari、Ambra A. Grolla、Giorgia Colombo、Cristina Travelli、Armando A. Genazzani、Sewan Theeramunkong、Ubaldina Galli、Gian Cesare Tron
    DOI:10.1016/j.ejmech.2022.114895
    日期:2023.1
    prepare TN-16, and then we applied the same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aza-analogs. In brief, we prepared a library of 62 novel compounds, and three of these retained nanomolar potencies. TN-16 and the active analogs are cytotoxic on cancer cell lines and, as expected from antitubulin agents, induce G2/M cell cycle arrest. These agents lead to a disruption of the microtubules and an increase in α-tubulin
    尽管新的生物靶标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抗癌治疗中,但抗微管蛋白药物仍然是众多肿瘤学方案的支柱,其疗效已在多种成人和儿童癌症中得到证实。在目前的贡献中,我们着手开发一种有效但被忽视的抗微管蛋白剂 TN-16 的类似物,TN-16 最初是通过修饰 tenuazonic 酸(3-乙酰基-5-仲丁基四酸)发现的。 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多组分反应来制备 TN-16,然后我们将相同的反应应用于合成氮杂类似物。简而言之,我们准备了一个包含 62 种新化合物的库,其中三种保留了纳摩尔级别的效力。TN-16 和活性类似物对癌细胞系具有细胞毒性,并且正如抗微管蛋白药物预期的那样,诱导 G 2 /M 细胞周期停滞。这些试剂会导致微管破坏和 α-微管蛋白乙酰化增加并影响体外聚合,尽管它们在细胞微管蛋白聚合测定中的影响较小。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