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enyl-bis-(p-methoxy-carbonyl-phenyl)-phosphinoxid | 47563-5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enyl-bis-(p-methoxy-carbonyl-phenyl)-phosphinoxid
英文别名
Dimethyl 4,4'-(phenylphosphoryl)dibenzoate;methyl 4-[(4-methoxycarbonylphenyl)-phenylphosphoryl]benzoate
Phenyl-bis-(p-methoxy-carbonyl-phenyl)-phosphinoxid化学式
CAS
47563-54-2
化学式
C22H19O5P
mdl
——
分子量
394.364
InChiKey
RPXVCJBDTFPXJ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5-166 °C
  • 沸点:
    576.2±50.0 °C(Predicted)
  • 密度:
    1.28±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69.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enyl-bis-(p-methoxy-carbonyl-phenyl)-phosphinoxid盐酸发烟硫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氧化膦单元的可溶性磺化聚苯并咪唑作为质子交换膜
    摘要:
    磺化双(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氧化膦(sBMPO)是通过双(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氧化膦(BMPO)的磺化和酯化合成的。还制备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PO)sBMPO、BMPO 和 3,3'-二氨基联苯胺的无规共缩聚。由于聚合物主链不规则排列的重塑,通过在聚合物中加入高浓度的带有苯侧基的苯基氧化膦单元提高了溶解度。sPBI-PO 聚合物显示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由于苯基氧化膦单元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制备的 sPBI-PO 膜在 7.4-9.5% 的非常窄的范围内表现出合适的吸水性和出色的尺寸稳定性。随着磺化度的增加,sPBI-PO 的亲水/疏水纳米相分离形貌变得更加明显,如 AFM 相图所示。由于磺化基团和苯并咪唑环之间的强酸碱相互作用,sPBI-PO 膜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质子电导率。然而,掺杂磷酸后,sPBI-PO90-PA膜的质子电导率为27.62 mS cm-1
    DOI:
    10.1039/d3nj00796k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氧化膦单元的可溶性磺化聚苯并咪唑作为质子交换膜
    摘要:
    磺化双(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氧化膦(sBMPO)是通过双(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氧化膦(BMPO)的磺化和酯化合成的。还制备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PO)sBMPO、BMPO 和 3,3'-二氨基联苯胺的无规共缩聚。由于聚合物主链不规则排列的重塑,通过在聚合物中加入高浓度的带有苯侧基的苯基氧化膦单元提高了溶解度。sPBI-PO 聚合物显示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由于苯基氧化膦单元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制备的 sPBI-PO 膜在 7.4-9.5% 的非常窄的范围内表现出合适的吸水性和出色的尺寸稳定性。随着磺化度的增加,sPBI-PO 的亲水/疏水纳米相分离形貌变得更加明显,如 AFM 相图所示。由于磺化基团和苯并咪唑环之间的强酸碱相互作用,sPBI-PO 膜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质子电导率。然而,掺杂磷酸后,sPBI-PO90-PA膜的质子电导率为27.62 mS cm-1
    DOI:
    10.1039/d3nj00796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s of bromo-substituted phenylphosphine oxides: a facile route to functionalized arylphosphine ligands
    作者:Lijin Xu、Jun Mo、Colin Baillie、Jianliang Xiao
    DOI:10.1016/s0022-328x(03)00663-6
    日期:2003.12
    The Heck reaction of OPPh3−n(4-C6H4Br)n (n=1–3) with electron deficient and neutral olefins led to linear olefin-substituted phenylphosphine oxides, whilst the reaction with an electron rich olefin in an ionic liquid solvent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cetyl variants. The same bromophenylphosphine oxides also reacted with arylboronic acids under normal Suzuki coupling conditions, affording arylated
    OPPh的Heck反应3- Ñ(4-C 6 H ^ 4)ñ(ñ = 1-3)与缺电子,并导致直链烯烃取代的苯基膦氧化物中性烯烃,同时用在电子富含烯烃的反应离子液体溶剂导致乙酰基变体的形成。在正常的铃木偶合条件下,相同的苯基膦氧化物也与芳基硼酸反应,从而以优异的收率提供芳基化的苯基膦氧化物。还显示通过催化的苯基膦氧化物的胺化和甲氧基羰基化是可行的。鉴于游离膦可以很容易地从氧化膦中衍生出来,催化的OPR 3-偶联n(C 6 H 4 Br) n(R =烷基,芳基)应该为官能化的膦配体提供一种简单而通用的途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