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hloro-3-cumar-3'-yl-acrylaldehyde | 77568-5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hloro-3-cumar-3'-yl-acrylaldehyde
英文别名
(Z)-3-chloro-3-(2-oxochromen-3-yl)prop-2-enal
3-Chloro-3-cumar-3'-yl-acrylaldehyde化学式
CAS
77568-55-9
化学式
C12H7ClO3
mdl
——
分子量
234.639
InChiKey
VSTBIMQCYKZOFG-YHYXMXQ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3.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molecular dock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studies of novel coumarino-azetidinones
    作者:Suresh S. Kumbar、Arun Shettar、Shrinivas D. Joshi、Siddappa A. Patil
    DOI:10.1016/j.molstruc.2021.130016
    日期:2021.5
    In the present work, a series of new coumarino-azetidinones (3a-l)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newly synthesized compounds (3a-l)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3a-l)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preliminary in-vitro antitubercular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lmost all the coumarino-azetidinones
    在本工作中,设计,合成并评估了一系列新的香豆素-氮杂环丁烷酮(3a-1)的生物活性。通过几种光谱技术和元素分析对新合成的化合物(3a-1)进行了全面表征。筛选合成的化合物(3a-1)的初步体外抗结核和抗菌活性。几乎所有香豆素-氮杂环丁烷酮对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H 37均显示出有希望的活性Rv株。相反,一些香豆素-氮杂环丁烷酮显示出有趣的抗菌活性。此外,测试了大多数活性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并对Vero细胞表现出低水平的细胞毒性。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结核分枝杆菌InhA-D148G突变体(PDB。4TZK)和大肠杆菌(E. coli)(PDB。4JX8)有极好的相互作用。生物学评估的结果表明,香豆素-氮杂环丁烷酮是有望用于后续研究以寻找新的抗结核和抗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 CZERNEY, P.;HARTMANN, H., J. PRAKT. CHEM., 1982, 324, N 2, 255-266
    作者:CZERNEY, P.、HARTMANN, H.
    DOI:——
    日期:——
  • CZERNEY, P.;HARTMANN, H., J. PRAKT. CHEM., 1983, 325, N 3, 505-510
    作者:CZERNEY, P.、HARTMANN, H.
    DOI:——
    日期:——
  • Czerney; Hartmann,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82, vol. 324, # 2, p. 255 - 266
    作者:Czerney、Hartmann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