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enzyl-2-(p-chlorophenyl)-2-phenylpropanoic acid | 949563-83-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enzyl-2-(p-chlorophenyl)-2-phenylpropanoic acid
英文别名
3-(4-Chlorophenyl)-2,4-diphenylbutanoic acid
3-benzyl-2-(p-chlorophenyl)-2-phenylpropanoic acid化学式
CAS
949563-83-1
化学式
C22H19ClO2
mdl
——
分子量
350.845
InChiKey
UOEISXUUQKQKH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benzyl-2-(p-chlorophenyl)-2-phenylpropanoic acid 在 PPA 作用下, 反应 6.0h, 以74.1%的产率得到3-(p-chlorophenyl)-2-phenyl-1,2,3,4-tetrahydronaphthal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重离子和两性离子的有机光化学重排;机械和探索性有机光化学
    摘要:
    关于烯酮和二烯酮的反应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问题是是否涉及两性离子或双自由基作为中间体。在基态物种的情况下,尚未认识到两性离子可能具有双自由基特性。在三线态反应中,存在重排是在初始 T1 阶段发生还是随后作为 S0 基态两性离子或双自由基发生的问题。我们现在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重新安排。在某些情况下,重新排列的是三重态,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是 S0 两性离子。S0 物种的两性离子与双自由基性质已通过实验和理论手段进行了评估。相似地,实验和计算理论已被用于确定三重重排发生在哪个阶段,并确定重排物种的特征。(©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7)
    DOI:
    10.1002/ejoc.20070045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三重离子和两性离子的有机光化学重排;机械和探索性有机光化学
    摘要:
    关于烯酮和二烯酮的反应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问题是是否涉及两性离子或双自由基作为中间体。在基态物种的情况下,尚未认识到两性离子可能具有双自由基特性。在三线态反应中,存在重排是在初始 T1 阶段发生还是随后作为 S0 基态两性离子或双自由基发生的问题。我们现在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重新安排。在某些情况下,重新排列的是三重态,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是 S0 两性离子。S0 物种的两性离子与双自由基性质已通过实验和理论手段进行了评估。相似地,实验和计算理论已被用于确定三重重排发生在哪个阶段,并确定重排物种的特征。(©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7)
    DOI:
    10.1002/ejoc.2007004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rganic Photochemical Rearrangements of Triplets and Zwitterions; Mechanistic and Exploratory Organic Photochemistry
    作者:Howard E. Zimmerman、Vijay Suryanarayan
    DOI:10.1002/ejoc.200700456
    日期:2007.8
    subsequently as S0 ground state zwitterions or diradicals. We now have some new rearrangements bearing on these questions. In some cases it is the triplet which rearranges, while in others it is the S0 zwitterion. The zwitterion vs. diradical nature of the S0 species has been assessed by both experimental as well as theoretical means. Similarly, both experiment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have been used
    关于烯酮和二烯酮的反应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问题是是否涉及两性离子或双自由基作为中间体。在基态物种的情况下,尚未认识到两性离子可能具有双自由基特性。在三线态反应中,存在重排是在初始 T1 阶段发生还是随后作为 S0 基态两性离子或双自由基发生的问题。我们现在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重新安排。在某些情况下,重新排列的是三重态,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是 S0 两性离子。S0 物种的两性离子与双自由基性质已通过实验和理论手段进行了评估。相似地,实验和计算理论已被用于确定三重重排发生在哪个阶段,并确定重排物种的特征。(©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