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5-dichloro-2-(1H-indole-2-carbonylamino)phenyl]-1H-indole-2-carboxamide | 1312767-3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5-dichloro-2-(1H-indole-2-carbonylamino)phenyl]-1H-indole-2-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
N-[4,5-dichloro-2-(1H-indole-2-carbonylamino)phenyl]-1H-indole-2-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1312767-37-5
化学式
C24H16Cl2N4O2
mdl
——
分子量
463.323
InChiKey
XPWAGJHQIAPO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9.8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4,5-dichloro-2-(1H-indole-2-carbonylamino)phenyl]-1H-indole-2-carboxamide 在 NaH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nickel(III)(Cl2C6H2NC(O)C8H5N)2)](1-)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吲哚羧酰胺配体的单核镍和铜配合物:合成,性质和电化学
    摘要:
    摘要几乎没有制备具有三个新的吲哚羧酰胺配体(H4L3,H4L4和H4L5)的镍(II)和铜(II)配合物,该配体在金属中心提供两个N酰胺和两个Nindole供体。配体带有给电子体(–CH3);-H; 和亚苯基骨架上的吸电子(–Cl)取代基,以评估它们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代表性的镍配合物之一已在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并揭示了配体在金属中心周围形成了扭曲的正方形平面几何形状。电化学结果表明,Ni3 + / 2 +和Cu3 + / 2 +的氧化还原对主要取决于四阴离子N4供体。然而,电子取代基使氧化还原电势偏移了285 mV。观察到的M3 + / 2 +氧化还原电位(0.007-0。由于吲哚羧酰胺配体的四去质子化形式产生了强烈的σ供电,因此这些配合物的30 V对SCE的影响明显偏低。基于氧化还原研究,瞬态M3 +物种是通过电化学方法生成的,并通过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
    DOI:
    10.1016/j.ica.2011.02.056
  • 作为产物:
    描述:
    4,5-二氯邻苯二胺吲哚-2-羧酸亚磷酸三苯酯 作用下, 以 吡啶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56%的产率得到N-[4,5-dichloro-2-(1H-indole-2-carbonylamino)phenyl]-1H-indol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吲哚羧酰胺配体的单核镍和铜配合物:合成,性质和电化学
    摘要:
    摘要几乎没有制备具有三个新的吲哚羧酰胺配体(H4L3,H4L4和H4L5)的镍(II)和铜(II)配合物,该配体在金属中心提供两个N酰胺和两个Nindole供体。配体带有给电子体(–CH3);-H; 和亚苯基骨架上的吸电子(–Cl)取代基,以评估它们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代表性的镍配合物之一已在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并揭示了配体在金属中心周围形成了扭曲的正方形平面几何形状。电化学结果表明,Ni3 + / 2 +和Cu3 + / 2 +的氧化还原对主要取决于四阴离子N4供体。然而,电子取代基使氧化还原电势偏移了285 mV。观察到的M3 + / 2 +氧化还原电位(0.007-0。由于吲哚羧酰胺配体的四去质子化形式产生了强烈的σ供电,因此这些配合物的30 V对SCE的影响明显偏低。基于氧化还原研究,瞬态M3 +物种是通过电化学方法生成的,并通过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
    DOI:
    10.1016/j.ica.2011.02.0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nganese Complexes of Pyrrole‐ and ­Indolecarboxamide Ligands: Synthesis, Structure, Electro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 in Oxidative and Lewis‐Acid‐­Assisted Catalysis
    作者:Sunil Yadav、Sushil Kumar、Rajeev Gupta
    DOI:10.1002/ejic.201500773
    日期:2015.11
    N4 coordination sphere about the MnIII ion. The MnIII complexes of pyrrolecarboxamide ligands are square pyramidal with a fifth Cl atom, whereas analogous complexes of indolecarboxamide ligands are essentially square planar.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reveal highly negative MnIII/II and moderately positive MnIV/III redox potentials. In situ generated Mn4+ species of the pyrrolecarboxamide ligands were
    这项工作展示了由吡咯-和吲哚甲酰胺配体支持的 MnIII 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在所有情况下,各自的配体构成了围绕 MnIII 离子的 N4 配位球。吡咯甲酰胺配体的 MnIII 配合物是具有第五个 Cl 原子的方锥体,而吲哚甲酰胺配体的类似配合物基本上是方形平面。电化学研究显示高度负的 MnIII/II 和适度正的 MnIV/III 氧化还原电位。原位生成的吡咯甲酰胺配体的 Mn4+ 物种通过吸收和电子顺磁共振光谱进行表征。通过使用PhIO作为氧代转移剂,所有配合物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所有配合物还充当路易斯酸催化剂,用于各种环氧化物与各种亲核试剂的开环反应。我们还展示了一个一锅、两步的环氧化反应,然后是开环,这说明了本复合物的催化意义。重要的是,发现在配体上带有给电子取代基的 MnIII 配合物是更好的催化剂。
  • Mononuclear nickel and copper complexes with indolecarboxamide ligand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stry
    作者:Megha Munjal、Rajeev Gupta
    DOI:10.1016/j.ica.2011.02.056
    日期:2011.6
    Few nickel(II) and copper(II)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three new indolecarboxamide ligands (H4L3, H4L4 and H4L5) offering two Namide and two Nindole donor sites to the metal center. The ligands carry electron-donating (–CH3); –H; and electron-withdrawing (–Cl) substituents on the phenylene backbone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redox properties of the metal complexes. One of the
    摘要几乎没有制备具有三个新的吲哚羧酰胺配体(H4L3,H4L4和H4L5)的镍(II)和铜(II)配合物,该配体在金属中心提供两个N酰胺和两个Nindole供体。配体带有给电子体(–CH3);-H; 和亚苯基骨架上的吸电子(–Cl)取代基,以评估它们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代表性的镍配合物之一已在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并揭示了配体在金属中心周围形成了扭曲的正方形平面几何形状。电化学结果表明,Ni3 + / 2 +和Cu3 + / 2 +的氧化还原对主要取决于四阴离子N4供体。然而,电子取代基使氧化还原电势偏移了285 mV。观察到的M3 + / 2 +氧化还原电位(0.007-0。由于吲哚羧酰胺配体的四去质子化形式产生了强烈的σ供电,因此这些配合物的30 V对SCE的影响明显偏低。基于氧化还原研究,瞬态M3 +物种是通过电化学方法生成的,并通过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