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benzene | 313538-1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benzene
英文别名
1,3-Bis(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benzene;2-[3-(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1,3-bis(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benzene化学式
CAS
313538-18-0
化学式
C32H18N8
mdl
——
分子量
514.549
InChiKey
LGISFBBQIFRCN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1.51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
  • 重原子数:
    4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09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2,2'-bipyridyl)2Br21,3-bis(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benzene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7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 Ru(II) 配合物及其静电纺丝聚合物纤维的合成和表征:双核和单核 Ru(II) 配合物的光物理比较以及对 O2 气体的光谱响应
    摘要:
    作为一类典型的金属配合物,具有二胺配体的发光Ru(II)配合物在光电功能领域的应用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以往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单核钌(II)配合物上,关于单核和双核钌(II)配合物的比较研究较少。在这项工作中,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双齿和多齿螯合位点的二胺配体。合成并详细讨论了他们的 Ru(II) 配合物,以便可以直接比较单核和双核 Ru(II) 配合物,包括单晶和电子结构。为了消除不均匀微环境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将这些 Ru(II) 配合物掺杂到通过电子纺丝法制备聚合物基质。将单核 Ru(II) 配合物的传感性能与双核 Ru(II) 配合物的传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双核Ru(II)配合物在灵敏度、响应/灵敏性能和光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核Ru(II)配合物。这是因为在双核 Ru(II) 配合物中有更多的 MLCT(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贡献,它比 LLCT(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更容易被 O 2淬灭。双核
    DOI:
    10.1016/j.dyepig.2022.110112
  • 作为产物:
    描述:
    1,10-phenanthroline乙酸铵硫酸硝酸乙醛 、 potassium bromide 作用下, 反应 35.0h, 生成 1,3-bis(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 Ru(II) 配合物及其静电纺丝聚合物纤维的合成和表征:双核和单核 Ru(II) 配合物的光物理比较以及对 O2 气体的光谱响应
    摘要:
    作为一类典型的金属配合物,具有二胺配体的发光Ru(II)配合物在光电功能领域的应用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以往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单核钌(II)配合物上,关于单核和双核钌(II)配合物的比较研究较少。在这项工作中,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双齿和多齿螯合位点的二胺配体。合成并详细讨论了他们的 Ru(II) 配合物,以便可以直接比较单核和双核 Ru(II) 配合物,包括单晶和电子结构。为了消除不均匀微环境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将这些 Ru(II) 配合物掺杂到通过电子纺丝法制备聚合物基质。将单核 Ru(II) 配合物的传感性能与双核 Ru(II) 配合物的传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论是双核Ru(II)配合物在灵敏度、响应/灵敏性能和光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核Ru(II)配合物。这是因为在双核 Ru(II) 配合物中有更多的 MLCT(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贡献,它比 LLCT(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更容易被 O 2淬灭。双核
    DOI:
    10.1016/j.dyepig.2022.11011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双核茂型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 肿瘤中的应用
    申请人:云南大学
    公开号:CN10979650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研发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核茂型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拓扑异构酶抑制和抗肿瘤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双核茂型配合物的阳离子部分的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优化了双核茂型配合物的制备工艺,原料成本低,反应时间短。所得到的配合物纯度高,具有良好的溶性和优异的光谱性质。本发明的双核茂配合物具有很高的DNA插入结合能力,从而具有极高的拓扑异构酶抑制活性,以及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中一个配合物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22Rv1晚期凋亡的能力强于顺铂,是极具应用价值得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pectroelectrochemical, anion sensing and solvent dependence photophysical studies of a bimetallic Ru(ii) complex derived from 1,3-di(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2-yl)benzene
    作者:Debasish Saha、Shyamal Das、Sourav Mardanya、Sujoy Baitalik
    DOI:10.1039/c2dt30633f
    日期:——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a mixed-ligand bimetallic ruthenium(II) complex of composition [(bipy)2Ru(H2Impib)Ru(bipy)2](ClO4)4 (1), where H2Impib = 1,3-di(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2-yl)benzene and bipy = 2,2-bipyridine, has been determined and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d in monoclinic form with the space group P2(1)/c. The absorption, steady state and time-resolved luminescence
    组成为[(bipy)2 Ru(H 2 Impib)Ru(bipy)2 ](ClO 4)4(1)的混合配体(II)配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其中H 2 Impib =1,3-二(1 H-咪唑并[4,5- f ] [1,10]咯啉-2-基)苯 和 比比 = 2,2'-联吡啶,经测定,表明该化合物以单斜晶形式结晶,空间群为P 2(1)/ c。在不同溶剂中对配合物的吸收,稳态和时间分辨发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彻底研究。根据溶剂的性质,该化合物在室温下显示强发光,寿命在140-470 ns范围内。溶剂诱导的寿命调节使该配合物成为合适的溶剂变色探针。发现该络合物在正电位窗口(0至+1.6 V)中同时发生两电子可逆氧化,在负电位窗口(0至-2.2 V)中同时发生四次可逆还原。还对300-1600 nm范围内的双属化合物进行了光谱电化学研究。逐步氧化Ru(II)中心更换MLCT带的通过频带LMCT发生具有宽带的在发展λ最大=
  • Dinuclear Ruthenium(II) Complexes That Induce and Stabilise G-Quadruplex DNA
    作者:Li Xu、Xiang Chen、Jingheng Wu、Jinquan Wang、Liangnian Ji、Hui Chao
    DOI:10.1002/chem.201405991
    日期:2015.3.2
    formation of antiparallel G‐quadruplexes of telomeric DNA in the absence of salt or in the presence of 100 mM K+‐containing buffer. Furthermore, complexes 1 and 2 strongly bind to and effectively stabilise the telomeric Gquadruplex structure and have significant selectivity for Gquadruplex over duplex DNA. In comparison, complex 3 had a much lesser effect on the Gquadruplex, suggesting that possession
    合成了一系列双核(II)配合物,并确定该配合物是与端粒G-四链体DNA结合的新的高选择性化合物。通过使用圆二色性(CD)光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熔解测定,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和分子建模研究了这些复合物与端粒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复合物1,2和4诱导的并稳定在不存在盐的或以100μm的存在端粒DNA的反平行G-四的形成中号ķ +含缓冲剂。此外,复合物1和2与端粒G-四链体结构牢固结合并有效稳定,并且对G-四链体具有比双链DNA更高的选择性。相比之下,配合物3对G-四链体的影响要小得多,这表明拥有适当大小的平面以实现与G-四链体良好的π-π堆叠对于双核(II)配合物与G-四核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G-四链体 此外,研究了四种复合物对端粒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的作用,并确定复合物1是端粒酶和HeLa细胞增殖的最有希望的抑制剂
  •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ruthenium(II) complexes containing 1,3-bis([1,10]phenanthroline-[5,6-d]imidazol-2-yl)benzene
    作者:Hui Chao、Bao-Hui Ye、Hong Li、Run-Hua Li、Jian-Ying Zhou、Liang-Nian Ji
    DOI:10.1016/s0277-5387(00)00500-3
    日期:2000.9
    1,3-Bis([1,10]phenanthroline-[5,6-d]imidazol-2-yl)benzene (mbpibH(2)) and its (bpy)(2)Ru2+ complexes (bpy = 2,2'-bipyridi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the mono- and dinuclear complex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very little or no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inked metal centers.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mono- and dinuclear complex are both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solution pH. The deprotonation of the bridging ligand mbpH(2) also induces a pertubation on the spectral and redox properties of the dinuclear complex. (C) 2000 Elsevier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