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6-triphenyl-1,2-dihydropyrimid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6-triphenyl-1,2-dihydropyrimidine
英文别名
2,4,6-Triphenyl-1,2-dihydropyrimidine
2,4,6-triphenyl-1,2-dihydropyrimid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2H18N2
mdl
——
分子量
310.398
InChiKey
YXIQMDUDDGJCA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2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6-triphenyl-1,2-dihydropyrimidinebis(3,5-di-(tert-butyl)-2-hydroxyazobenzolato)nickel(II)potassium tert-butyl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83%的产率得到嘧啶,2,4,6-三苯基-
    参考文献:
    名称:
    对偶氮芳烃促进杂芳烃向N-杂环脱氢的机理研究
    摘要:
    借用氢化促进的环空反应被认为是合成各种N-杂环的重要反应。在这些方法中,通常需要在后期进行饱和杂芳烃的脱氢以提供所需的N-杂环。然而,在一锅多步杂环合成中,该步骤没有得到很好的阐明,并且催化剂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理解。此外,在升高的温度下使用大量的碱进一步使该问题复杂化,并且使人们怀疑催化剂参与杂芳烃脱氢。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种分子定义的镍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80°C,8 h)进行两次环化反应,以实现三嗪和嘧啶的可持续合成。机械上,我们清楚地描述了催化剂在促进杂芳烃脱氢中的重要作用。饱和杂环与金属催化剂的键合要经过预平衡步骤(在80°C下K = 238),然后进行关键的氢原子转移。包括Van't Hoff,Eyring分析和嘧啶基自由基的拦截在内的一系列动力学实验揭示了脱氢过程的细节。这种由配体驱动的贱金属催化方法与经过充分评估的金属-配体协同键活化策略显着不同,后者可提供替代的脱氢途径,所需能量更少。
    DOI:
    10.1039/d0cy01008a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醛potassium carbonat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4,6-triphenyl-1,2-dihydro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串联 [3 + 3] 环化和可见光光氧化从脒与 α,β-不饱和酮中无金属合成嘧啶
    摘要:
    报道了一种从易得的脒和 α,β-不饱和酮中简便地无金属合成多取代嘧啶的方法。合成涉及 [3 + 3] 环化形成二氢嘧啶中间体,通过可见光光氧化而不是通常的过渡金属催化脱氢将其转化为嘧啶。研究了光氧化的机理。这项工作为嘧啶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温和和绿色条件以及广泛底物的优点,避免了对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强碱的依赖。
    DOI:
    10.1039/d2ob02298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ORGANIC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INCLUDING SAME<br/>[FR] COMPOSÉ ORGANIQUE ET ÉLÉMENT ÉLECTROLUMINESCENT ORGANIQUE LE COMPRENANT
    申请人:DOOSAN CORP
    公开号:WO2014104665A1
    公开(公告)日:2014-07-03
    본 발명은 신규 유기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에 관한 것으로, 상기 유기 화합물을 호스트 물질로 사용한 발광층을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에 도입함으로써 발광효율, 구동 전압 및 수명 등의 특성이 향상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를 제공할 수 있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