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E)-3-(8-ethoxycarbonyl-8-azabicyclo[3.2.1]oct-2-en-3-yl)propenoate | 764655-07-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E)-3-(8-ethoxycarbonyl-8-azabicyclo[3.2.1]oct-2-en-3-yl)propenoate
英文别名
——
methyl (E)-3-(8-ethoxycarbonyl-8-azabicyclo[3.2.1]oct-2-en-3-yl)propenoate化学式
CAS
764655-07-4
化学式
C14H19NO4
mdl
——
分子量
265.309
InChiKey
WGQKLAVMHLRNIW-QPJJXVB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4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55.8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苯基马来酰亚胺methyl (E)-3-(8-ethoxycarbonyl-8-azabicyclo[3.2.1]oct-2-en-3-yl)propenoate 为溶剂, 反应 144.0h, 以59%的产率得到15-ethyl 8-methyl 4,6-dioxo-5-phenyl-5,15-diazatetracyclo[10.2.1.02,10.03,7]pentadec-9-ene-8,15-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8-氮杂双环[3.2.1]辛-2-烯基壬二酸酯的偶合反应合成新的托宁酮衍生物
    摘要:
    肌钙蛋白衍生的壬酸酯3不适合用于Heck反应,而相关的氨基甲酸酯7是钯催化过程的优良底物。通过LDA处理酮5,然后用NfF(九氟丁烷磺酰氟)进行捕集,以高收率分离出壬酸酯7,或者通过甲硅烷基烯醇醚6与NfF的氟化物催化反应原位生成壬酸酯7。通过壬二酸酯7与丙烯酸甲酯的常规Heck反应,以几乎定量的产率制备所需的1,3-二烯8。备选地,提供从甲硅烷基烯醇醚6开始的一锅式非烧蚀-Heck方案8产量高。丙烯腈或苯基乙烯基砜的偶联也可以原位生成7进行,它们以良好的收率提供了预期的1,3-二烯9和10。与苯基乙炔的Sonogashira反应也从甲硅烷基烯醇醚6开始,并以高收率经由7提供了烯炔11。1,3-二烯8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Diels-Alder反应在100°C时可提供高收率的四环加合物12,具有非对映选择性,但内-外选择性低。九叶草14从相应的不饱和双环酮13容易获得。在尝试的Heck反应
    DOI:
    10.1016/j.tet.2004.06.03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8-氮杂双环[3.2.1]辛-2-烯基壬二酸酯的偶合反应合成新的托宁酮衍生物
    摘要:
    肌钙蛋白衍生的壬酸酯3不适合用于Heck反应,而相关的氨基甲酸酯7是钯催化过程的优良底物。通过LDA处理酮5,然后用NfF(九氟丁烷磺酰氟)进行捕集,以高收率分离出壬酸酯7,或者通过甲硅烷基烯醇醚6与NfF的氟化物催化反应原位生成壬酸酯7。通过壬二酸酯7与丙烯酸甲酯的常规Heck反应,以几乎定量的产率制备所需的1,3-二烯8。备选地,提供从甲硅烷基烯醇醚6开始的一锅式非烧蚀-Heck方案8产量高。丙烯腈或苯基乙烯基砜的偶联也可以原位生成7进行,它们以良好的收率提供了预期的1,3-二烯9和10。与苯基乙炔的Sonogashira反应也从甲硅烷基烯醇醚6开始,并以高收率经由7提供了烯炔11。1,3-二烯8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Diels-Alder反应在100°C时可提供高收率的四环加合物12,具有非对映选择性,但内-外选择性低。九叶草14从相应的不饱和双环酮13容易获得。在尝试的Heck反应
    DOI:
    10.1016/j.tet.2004.06.03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