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N,N'-di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1,2-diaminoethane)(ClO4)](ClO4) | 1173273-1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N,N'-di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1,2-diaminoethane)(ClO4)](ClO4)
英文别名
[Cu(N,N′‑dimethyl‑N,N′‑bis‑(pyridine‑2‑ylmethyl)‑1,2‑diaminoethane)(ClO4)2];[Cu(BPMEN)(ClO4)2]
[Cu(N,N'-di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1,2-diaminoethane)(ClO4)](ClO4)化学式
CAS
1173273-18-1
化学式
C16H22ClCuN4O4*ClO4
mdl
——
分子量
532.825
InChiKey
JFWJDPSERLMARI-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室温下,受生物启发的Cu(II)(N2 / Py2)配合物与过氧化物的反应性。
    摘要:
    开发能够在良性条件下进行底物氧化的富含地球的金属的配位化合物是一项持续的挑战。在此,两个单核Cu配合物对氧化剂H 2 O 2的反应性被报道。两种配合物在与氧化剂反应时均显示出配体氧化。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各个产物络合物包含单核Cu(II)中心。而且,在底物存在下用氧化剂处理这些Cu-络合物导致了配体氧化的拦截并优先对底物进行了氧化。计算研究确定了可能的机理途径,表明铜-氧基中间体可能是负责底物和配体氧化的反应性中间体。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在化学计量条件下显示出配体氧化,羰基转移能力和外部烃氧化的铜介导体系。
    DOI:
    10.1016/j.jinorgbio.2019.03.014
  • 作为产物:
    描述:
    copper(II) perchlorate hexahydrate 、 N,N'-二甲基-N,N'-双(2-吡啶基甲基)乙烷-1,2-二胺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58%的产率得到[Cu(N,N'-di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1,2-diaminoethane)(ClO4)](ClO4)
    参考文献:
    名称:
    双picen配体衍生物支持的单核镍(II)和铜(II)配位配合物:实验和计算研究
    摘要:
    摘要N,N'-二甲基-N,N'-双-(吡啶-2-基甲基)-1,2-二氨基乙烷配体及其衍生物负载的单核镍和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被报道。通过X射线晶体学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EPR光谱对复合物进行表征。这些配位配合物的固态结构表明,配合物的几何形状取决于金属中心的身份。溶液相特征数据与固相结构一致,表明溶液中的结构变化最小。光谱显示,由于在可见光区的dd跃迁带,所有配合物均显示出颜色。从EPR光谱获得的磁参数以及其他结构数据表明,Ni(II)配合物呈伪八面体几何形状,而Cu(II)配合物呈扭曲的方形金字塔形几何形状。为了详细了解配体的空间和电子如何影响复杂的拓扑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研究。本文报道的一系列配合物将在配位化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由四齿吡啶基配体支撑的Ni(II)和Cu(II)配合物非常稀缺。
    DOI:
    10.1016/j.ica.2016.09.001
  • 作为试剂: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室温下,受生物启发的Cu(II)(N2 / Py2)配合物与过氧化物的反应性。
    摘要:
    开发能够在良性条件下进行底物氧化的富含地球的金属的配位化合物是一项持续的挑战。在此,两个单核Cu配合物对氧化剂H 2 O 2的反应性被报道。两种配合物在与氧化剂反应时均显示出配体氧化。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各个产物络合物包含单核Cu(II)中心。而且,在底物存在下用氧化剂处理这些Cu-络合物导致了配体氧化的拦截并优先对底物进行了氧化。计算研究确定了可能的机理途径,表明铜-氧基中间体可能是负责底物和配体氧化的反应性中间体。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在化学计量条件下显示出配体氧化,羰基转移能力和外部烃氧化的铜介导体系。
    DOI:
    10.1016/j.jinorgbio.2019.03.0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ects of denticity and ligand rigidity on reactivity of copper complexes with cumyl hydroperoxide
    作者:Bruce J. Pella、Jens Niklas、Oleg G. Poluektov、Anusree Mukherjee
    DOI:10.1016/j.ica.2018.07.035
    日期:2018.11
    Cu(II) complexes bearing N2/Py2 tetradentate ligands consisting of two pyridyl arms and a flexible ethyldiamine backbone, [(BPMEN)Cu(ClO4)(2)] (1), with rigid cyclohexyl backbone [(BPMCN)Cu(ClO4)(2)] (2), and substituted with bispyrrolidyl [(PDP)Cu(ClO4)(2)] (3), and Cu(II) complex bearing N2/Py3 pentadentate ligand, [(TPMEN)Cu(ClO4)(2)] (4), were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Reactivity of 1-4 with cumyl hydroperoxide was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igand rigidity and denticity on the mechanism of O-O bond cleavag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illustrate that 1-3 favors homolysis, however 4 showed little to almost no impact on O-O bond cleavag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