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三溴-2,4,6-三乙基苯 | 80717-52-8

中文名称
1,3,5-三溴-2,4,6-三乙基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tribromo-2,4,6-tri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
1,3,5-三溴-2,4,6-三乙基苯化学式
CAS
80717-52-8
化学式
C12H15Br3
mdl
——
分子量
398.963
InChiKey
TTZNUTMDOHJHQ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4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SDS

SDS:198a9b9a925c428de4f9594f62886c58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5-三溴-2,4,6-三乙基苯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多主题炔复分解中前体咬合角变化的产物分布:推定动力学瓶颈的证据
    摘要:
    在共价有机骨架和分子笼的动态合成中,典型的合成方法涉及启发式发现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产生了许多卓越的产品,但预测多主题前体进行动态共价化学 (DCC) 的结构结果的能力仍然是该领域的一个挑战。共价有机笼的合成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例子,其中旨在提供特定产品的前体在尝试 DCC 合成时可能会发生显着偏离。因此,需要合理的设计原则来加速使用 DCC 的笼合成的发现。在此,我们检验了前体咬合角对多主题炔烃复分解 (AM) 中的能量景观和产物分布有显着贡献的假设。通过将一系列具有不同咬合角的前体置于 AM 中,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产品分布和产品形成的收敛性强烈依赖于这种几何属性。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具有理想咬合角 (60°) 的前体无法提供通往产品的最有效途径。此处报告的系统研究说明了前体几何形状中看似微小的调整如何极大地影响 DCC 系统的结果。这项研究说明了微调前体几何参数以成功实现理想目标的重要性。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具有理想咬合角
    DOI:
    10.1021/jacs.8b02184
  • 作为产物:
    描述:
    1,3,5-三乙基苯铁粉 作用下, 反应 16.0h, 以76%的产率得到1,3,5-三溴-2,4,6-三乙基苯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改善的底物范围和官能团耐受性的两组分炔烃复分解催化剂系统:天然产物合成的开发和应用
    摘要:
    尽管具有三芳基硅烷醇酸酯配体的钼亚烷基络合物(例如1)是炔烃复分解的极佳催化剂,但当给定底物中存在(多个)质子位点和/或需要施加强迫条件时,它们可能会遇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将三亚氨基lybenum亚烷基配合物3与易得的三硅烷醇衍生物8或11混合后就地形成催化剂。显示出明显更好的性能。该双组分系统适用于一系列包含伯,仲或酚-OH基团的模型化合物,以及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双)炔丙基底物。从应用到整个合成中,manshurolide,具有激酶抑制活性的高应变倍半萜内酯和结构上要求严格的免疫抑制性环二炔邻苯二酚A的应用,也证明了其卓越的效率。在这两种情况下,标准催化剂1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实现关键的大环化反应,而两组分系统则完全起作用。针对喹唑烷生物碱lythrancepine I的一项研究具有另一个说明性的例子,其中三炔的底物在3的帮助下被易位/ 11,使得三键中的两个参与了环的闭合,而第三个则
    DOI:
    10.1002/chem.2016011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Two-Component Alkyne Metathesis Catalyst System with an Improved Substrate Scope an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to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
    作者:Sebastian Schaubach、Konrad Gebauer、Felix Ungeheuer、Laura Hoffmeister、Marina K. Ilg、Conny Wirtz、Alois Fürstner
    DOI:10.1002/chem.201601163
    日期:2016.6.13
    standard catalyst 1 largely failed to effect the critical macrocyclization, whereas the two‐component system was fully operative. A study directed toward the quinolizidine alkaloid lythrancepine I features yet another instructive example, in that a triyne substrate was metathesized with the help of 3/11 such that two of the triple bonds participated in ring closure, while the third one passed uncompromised
    尽管具有三芳基硅烷醇酸酯配体的钼亚烷基络合物(例如1)是炔烃复分解的极佳催化剂,但当给定底物中存在(多个)质子位点和/或需要施加强迫条件时,它们可能会遇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将三亚氨基lybenum亚烷基配合物3与易得的三硅烷醇衍生物8或11混合后就地形成催化剂。显示出明显更好的性能。该双组分系统适用于一系列包含伯,仲或酚-OH基团的模型化合物,以及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双)炔丙基底物。从应用到整个合成中,manshurolide,具有激酶抑制活性的高应变倍半萜内酯和结构上要求严格的免疫抑制性环二炔邻苯二酚A的应用,也证明了其卓越的效率。在这两种情况下,标准催化剂1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实现关键的大环化反应,而两组分系统则完全起作用。针对喹唑烷生物碱lythrancepine I的一项研究具有另一个说明性的例子,其中三炔的底物在3的帮助下被易位/ 11,使得三键中的两个参与了环的闭合,而第三个则
  • Self-Assembly of 1,3,5-Benzenetricarboxylic (Trimesic) Acid and Its Analogues
    作者:Sergei V. Kolotuchin、Paul A. Thiessen、Edward E. Fenlon、Scott R. Wilson、Colin J. Loweth、Steven C. Zimmerman
    DOI:10.1002/(sici)1521-3765(19990903)5:9<2537::aid-chem2537>3.0.co;2-3
    日期:1999.9.3
  • The Polybromination of Alkylbenzenes<sup>1</sup>
    作者:G. F. Hennion、James G. Anderson
    DOI:10.1021/ja01207a023
    日期:1946.3
  •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Compounds in Hydrocarbon Syntheses by the Friedel and Crafts Reac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Certain Symmetrical Trialkylbenzenes
    作者:James F. Norris、David. Rubinstein
    DOI:10.1021/ja01874a046
    日期:1939.5
  • The Condensation of Aliphatic Alcohols with Aromatic Hydrocarbons. I. The Preparation of Mesitylene and sym-Triethylbenzene
    作者:James F. Norris、John N. Ingraham
    DOI:10.1021/ja01273a043
    日期:1938.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