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hydroxymethyl-N,N'-dinitro-methylenediamine | 56409-0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hydroxymethyl-N,N'-dinitro-methylenediamine
英文别名
N,N'-bis-hydroxymethyl-N,N'-dinitro-methylenediamine;N,N'-Bis-hydroxymethyl-N,N'-dinitro-methylendiamin;2.4-Dinitro-1.5-dihydroxy-2.4-diaza-pentan;Methylen-bis-hydroxymethylnitramin;2,4-Dinitro-2,4-diaza-pentan-1,5-diol
N,N'-bis-hydroxymethyl-N,N'-dinitro-methylenediamine化学式
CAS
56409-04-2
化学式
C3H8N4O6
mdl
——
分子量
196.12
InChiKey
GFTABWNFHMLZO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7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33.2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bis-hydroxymethyl-N,N'-dinitro-methylenediamine氯化亚砜 、 tin(l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以62%的产率得到1,5-dichloro-2,4-dinitro-2,4-diazapen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TiCl4催化氯脱乙酰氧基化高效合成N-(氯甲基)硝胺
    摘要:
    硝基氨基是含能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基序,对氧和氮含量、密度和形成焓有积极影响。在此,开发了一种简单、温和且通用的方法,用于通过TiCl 4催化的 SOCl 2氯化脱乙酰氧基化从容易获得的N- (乙酰氧基甲基)硝胺制备各种N- (氯甲基)硝胺结构单元。这种新的协议允许将含有一到四个硝基氨基的单和二(乙酰氧基甲基)前体转化为功能化的氯甲基化合物,产率很高。
    DOI:
    10.1039/d2nj03521a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Aristoff et al., Canadian Journal of Research, Section B: Chemical Sciences, 1949, vol. 27, p. 520,537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Woodcock,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49, p. 1636
    作者:Woodcock
    DOI:——
    日期:——
  • Calculation of the Magnetoresistance of YMn2Ge2 and LaMn2Ge2
    作者:J. Milano、A.M. Llois
    DOI:10.1002/1521-3951(200007)220:1<409::aid-pssb409>3.0.co;2-p
    日期:2000.7
    We have calculated the diffusive conductivity and ballistic conductance of the layered compounds YMn2Ge2 and LaMn2Ge2. For YMn2Ge2 we obtain a negative band contribution to the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For LaMn2Ge2 we show that the band contribution can already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large positive magnetoresistance if a nearly ferromagnetic structure is consider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