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ethyl pyridine-3,5-diyldiphosphonate | 1335230-2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ethyl pyridine-3,5-diyldiphosphonate
英文别名
tetraethyl 3,5-pyridinediyldiphosphonate
tetraethyl pyridine-3,5-diyldiphosphonate化学式
CAS
1335230-29-9
化学式
C13H23NO6P2
mdl
——
分子量
351.276
InChiKey
NGACHCMDCXALQ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6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1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83.95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7.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ethyl pyridine-3,5-diyldiphosphonate盐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1.426 g的产率得到pyridine-3,5-diyldiphospho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层状金属膦酸酯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计算研究:[M(HO 3 P–C 5 H 4 N–PO 3 H)2(H 2 O)2 ] n [M II = Co,Zn,Cd] †
    摘要:
    三种具有通式[M(HO 3 P–C 5 H 4 N–PO 3 H)2(H 2 O)2 ]的新型同构配位聚合物n [M II = Co(1),Zn(2)和Cd (3)]已经合成并通过粉末和单晶X射线衍射,振动光谱法(IR和拉曼)和同时热分析(TG-DTA-MS)表征。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分析已经揭示了(吡啶-1-基-3,5-二基)二膦酸酯配体的两个膦酸酯基团都用于将金属阳离子延伸成平行于(101)平面的强烈起伏的网格结构。相邻的单分子层通过多个氢键和相互抵消的π-π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使用CRYSTAL代码估算的层间相互作用能值表明,化合物1-3的稳定能非常相似,其中1最小,3最有利。计算研究与热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相关。对于化合物1,它在金属中心具有不成对的电子,这项研究得到了磁测量的补充。假设任何可能的交换相互作用都非常弱,则分析了1(1.7-300 K)的磁性。获得的最佳拟合参数为:Δ(4
    DOI:
    10.1039/c4ra10257f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溴吡啶亚磷酸二乙酯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三乙胺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0%的产率得到tetraethyl pyridine-3,5-diyldiphosph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钴催化剂修饰的染料敏化半导体中的电子转移:质子的光还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可见光驱动的H 2演化系统,该系统由固定在TiO 2纳米颗粒和介孔膜上的Ru II染料(RuP)和Co III质子还原催化剂(CoP)组成。在有空穴清除剂的情况下,在25°C的pH中性水溶液中,可见光照射期间,异质体系有效释放H 2。自组装系统的光降解发生在CoP的配体骨架上,可以通过添加新鲜的配体容易地进行修复,从而导致周转数超过300 mol H 2(mol  CoP)-1并且在水中大于200,000 mol H 2(mol TiO 2纳米颗粒)-1。我们的研究支持一种分子Co物种,而不是金属Co或Co氧化物沉淀,是导致TiO 2上形成H 2的原因。通过瞬态吸收光谱法和时间相关的单光子计数技术研究了该系统中的电子转移。基本上,定量电子以大约180 ps的速度从RuP注入TiO 2中。因此,在牺牲电子供体再生染料后,形成了长寿命的TiO 2导带电子,其半衰期约为0.8 s。Ti
    DOI:
    10.1002/chem.20120214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noncentrosymmetric solid state organization of three novel pyridylphosphonic acids
    作者:Jerzy Zon、Veneta Videnova-Adrabinska、Jan Janczak、Magdalena Wilk、Anna Samoc、Roman Gancarz、Marek Samoc
    DOI:10.1039/c1ce05140g
    日期:——
    Three pyridylphosphonic acids, 3-pyridylphosphonic acid 1, 5-(dihydroxyphosphoryl)nicotinic acid 2, and 3,5-pyridinediyldiphosphonic acid 3, were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investigated by solid state FT-I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All compounds appear in zwitterionic forms in the solid state with a proton transferred from the phosphonic group toward the pyridine N-atom. Strong
    三种吡啶膦酸, 3-吡啶膦酸 1,5-(二羟基酰基)烟酸 2和3,5-吡啶二基二膦酸 通过固态FT-IR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合成并在结构上研究了图3。所有化合物均以两性离子形式以固态形式存在,质子从膦酸基团向吡啶N原子转移。O–H hydrogenO和N–H⋯O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将化合物的分子组织成极性三维网络。晶体结构还可以通过较弱的C–H⋯O氢键和π⋯π或C O⋯π相互作用来稳定。还测量了粉末二次谐波的产生和溶液的NMR光谱。NMR谱图显示,官能团(PO和C O)的双键虽然与N py取向不同原子在溶液中的化合物1-3的所有稳定,低能构象物中都与芳环共面。在晶体中,然而,在P O键朝向环由10.77(7)°倾斜于1,70.42(8)°的2和43.97(7)°和6.56(8)°的3。与三种化合物相比,这三种化合物均显示出中等的粉末SHG效率。尿素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3-BOC-5-甲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 (R)-2-苯基-3-羟基丙酸 (R)-2-羟基-2-(2-(2-(2-甲氧基-5-甲基吡啶-3-基)乙基)-琥珀酸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S)-4-叔丁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i-丙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4R)-4-叔丁基-1,2,3-氧杂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3R)-2,3-二羟基-3-(2-吡啶基)丙酸乙酯,N-氧化物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三氟硼酸钾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11bR,11''bR)-2,2''-[氧双(亚甲基)]双[4-羟基-4,4''-二氧化物-二萘并[2,1-d:1'',2''-f][1,3,2]二氧磷杂七环 (11aR)-10,11,12,13-四氢-5-羟基-3,7-二-1-萘-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磷杂八环 (1-氨基丁基)磷酸 (-)-N-[(2S,3R)-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酰基]-L-亮氨酸甲酯 齐特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