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H-imidazol-2-yl)-N-(3-imidazol-1-ylpropyl)methanimine | 1356408-8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H-imidazol-2-yl)-N-(3-imidazol-1-ylpropyl)methanimine
英文别名
——
1-(1H-imidazol-2-yl)-N-(3-imidazol-1-ylpropyl)methanimine化学式
CAS
1356408-85-9
化学式
C10H13N5
mdl
——
分子量
203.247
InChiKey
KMZIGKGMRDMTG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58.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咪唑-2-基-(氨基)甲基膦酸酯,次膦酸酯和氧化膦的制备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意外裂解
    摘要:
    描述了新的咪唑-2-基-(氨基)甲基膦酸,膦酸酯次膦酸酯和氧化膦的有效合成。合成方法基于将磷物质亲核加成到咪唑2衍生的亚胺上。此外,还发现,将咪唑-2-基-(氨基)甲基膦酸酯与HCl或H 2 SO 4水溶液加热会导致其分解,从而导致C-P键断裂,消除含磷片段并形成相应的仲咪唑-2烷基胺。假定了裂解的机械途径。
    DOI:
    10.1016/j.tet.2011.11.05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咪唑-2-基-(氨基)甲基膦酸酯,次膦酸酯和氧化膦的制备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意外裂解
    摘要:
    描述了新的咪唑-2-基-(氨基)甲基膦酸,膦酸酯次膦酸酯和氧化膦的有效合成。合成方法基于将磷物质亲核加成到咪唑2衍生的亚胺上。此外,还发现,将咪唑-2-基-(氨基)甲基膦酸酯与HCl或H 2 SO 4水溶液加热会导致其分解,从而导致C-P键断裂,消除含磷片段并形成相应的仲咪唑-2烷基胺。假定了裂解的机械途径。
    DOI:
    10.1016/j.tet.2011.11.0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α-amino-lipophosphonates as cationic lipids or co-lipids for DNA transfection in dendritic cells
    作者:Mathieu Berchel、Sohail Akhter、Wilfried Berthe、Cristine Gonçalves、Marine Dubuisson、Chantal Pichon、Paul-Alain Jaffrès、Patrick Midoux
    DOI:10.1039/c7tb01080j
    日期:——
    (imidazole or pyrid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co-lipids in liposomes with cationic lipids. For each liposome, the cationic lipid is either an imidazolium lipophosphoramidate (lipid 2) or an α-amino-lipophosphonate containing a basic tertiary aliphatic amine in the polar head group (lipid 3b). The cationic lipids either with new co-lipids or DOPE formed positively charged nano-sized stable liposomes
    阳离子脂质/共脂质组合已在基因传递中作为病毒载体的替代品进行了广泛研究。为了被确立为化学载体的标准,需要对其转染效率进行相当大的改进。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个简单的程序,以合成用于树突状细胞(DC)DNA转染的新的阳离子脂质和共脂质。合成了七个具有两个质子化位点的氮杂杂环(咪唑吡啶)的α-基-脂膦酸酯,并将其用作脂质体中与阳离子脂质共脂质。对于每种脂质体,阳离子脂质是咪唑鎓的脂酰胺酸咪唑酯(脂质2)或在极性头基团中包含碱性叔脂肪胺的α-基-脂质膦酸酯(脂质3b))。阳离子脂质与新的共脂质或DOPE形成带正电荷的纳米级稳定脂质体,可与质粒DNA(pDNA)有效相互作用以产生脂质复合物。膜融合研究表明,在极性头基团中具有咪唑部分的α-氨基膦酸酯在pH 5.5处显示出比pH 7.4更高的融合。这项研究表明,用于DC转染的最佳配方(基于转染的细胞百分比和基于EGFP的荧光强度)是与3a,3
  • Binding ability of aminophosphonates containing imidazole and pyridine as additional donor systems
    作者:Monika Pyrkosz、Waldemar Goldeman、Elzbieta Gumienna-Kontecka
    DOI:10.1016/j.ica.2011.09.024
    日期:2012.1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solution studies of Cu(II) and Ni(II) complexes of new N-substituted imidazole-2-yl(amino)methylphosphonates. The presence of the 2-imidazole ring makes studied phosphonates very efficient ligands, with nickel(II) ions chelation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by the previously designed 4-imidazole analogs. Introduction of ortho -pyridine as additional donor in the side chain
    摘要本文描述了新型N-取代的咪唑-2-基(基)甲基膦酸酯的Cu(II)和Ni(II)配合物的溶液研究。2-咪唑环的存在使所研究的膦酸酯成为非常有效的配体,与先前设计的4-咪唑类似物相比,(II)离子的螯合作用更为有效。在侧链中引入邻吡啶作为另外的供体进一步提高了结合能力。该化合物的有效性归因于属离子通过咪唑,亚基和吡啶氮供体的螯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