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3-nitrobenzoyl)hydrazine-1-carbonothioyl]benz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3-nitrobenzoyl)hydrazine-1-carbonothioyl]benzamide
英文别名
N-[[2-(3-nitrobenzoyl)hydrazino]carbothioyl]benzamide;N-[[(3-nitrobenzoyl)amino]carbamothioyl]benzamide
N-[2-(3-nitrobenzoyl)hydrazine-1-carbonothioyl]benz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12N4O4S
mdl
——
分子量
344.351
InChiKey
UCGRCMUZDPSAQ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48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3-nitrobenzoyl)hydrazine-1-carbonothioyl]benzamidepotassium iod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96%的产率得到N-(5-(3-nitrophenyl)-1,3,4-oxadiazol-2-yl)benz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碘酸钾从酰氨基硫脲合成 2-酰氨基-1,3,4-恶二唑的有用合成和新抗菌化合物的发现
    摘要:
    开发了一种合成 2-酰基氨基-1,3,4-恶二唑的有用方法。通过在 60 °C 的水中使用碘酸钾作为氧化剂,在两小时内以中等至极好的收率提供了范围广泛的 2-酰基氨基-1,3,4-恶二唑。该方法可以为在药物化学中生成一系列 2-acylamino-1,3,4-oxadiazoles 提供一条简便的捷径。有趣的是,通过这种合成方法发现了一些高效的抗生素化合物,其中一些与相应的 1,4-二酰基氨基硫脲相比,活性有了显着提高。化合物 2n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最强,MIC(最小抑制浓度)为 1.56 mg/mL,化合物 2m 和 2q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最强,MIC 为 0.78 mg/mL。
    DOI:
    10.3390/molecules24081490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碘酸钾从酰氨基硫脲合成 2-酰氨基-1,3,4-恶二唑的有用合成和新抗菌化合物的发现
    摘要:
    开发了一种合成 2-酰基氨基-1,3,4-恶二唑的有用方法。通过在 60 °C 的水中使用碘酸钾作为氧化剂,在两小时内以中等至极好的收率提供了范围广泛的 2-酰基氨基-1,3,4-恶二唑。该方法可以为在药物化学中生成一系列 2-acylamino-1,3,4-oxadiazoles 提供一条简便的捷径。有趣的是,通过这种合成方法发现了一些高效的抗生素化合物,其中一些与相应的 1,4-二酰基氨基硫脲相比,活性有了显着提高。化合物 2n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最强,MIC(最小抑制浓度)为 1.56 mg/mL,化合物 2m 和 2q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最强,MIC 为 0.78 mg/mL。
    DOI:
    10.3390/molecules240814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algicides activities of thiourea derivatives as the novel scaffold aldolase inhibitors
    作者:Shan Xiao、Lin Wei、Zongqin Hong、Li Rao、Yanliang Ren、Jian Wan、Lingling Feng
    DOI:10.1016/j.bmc.2019.01.023
    日期:2019.3
    further elucidated by jointly using DOX computational protocol, MM-PBSA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ssays. The positiv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ategy adopted in this study was promising to rapidly discovery the potent inhibitors with novel scaffolds. The satisfactory algicide activities suggest that the thiourea derivatives is very likely to be a promising lea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pecific
    通过使用新的基于片段的虚拟筛选策略,从果蓝藻(CyFBA)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活性位点重新发现了两个系列的新型FBA-II抑制剂(硫脲衍生物)。相比之下,与N-(苯基氨基甲硫酰基)苯甲酰胺衍生物(L1-L13)相比,大多数N-(2-苯甲酰基肼-1-碳硫基)苯甲酰胺衍生物(L14〜L22)显示出更高的CyFBA-II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L14不仅显示出较高的CyFBA-II活性(Ki = 0.65μM),而且还显示出最有效的针对拟球藻sp。的体内活性。PCC 6803(EC50 = 0.09 ppm),比以前的抑制剂(EC50 = 0.6 ppm)高(7倍)。通过联合使用DOX计算方案,MM-PBSA和定点诱变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化合物L14和CyFBA-II的结合模式。积极的结果表明,这项研究中采用的策略有望迅速发现具有新型支架的有效抑制剂。令人满意的除藻剂活性表明,硫脲衍生物很
  • A Useful Synthesis of 2-Acylamino-1,3,4-oxadiazoles from Acylthiosemicarbazides Using Potassium Iodate and the Discovery of New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作者:Tianlei Li、Gang Wen、Jishun Li、Wenxuan Zhang、Song Wu
    DOI:10.3390/molecules24081490
    日期:——
    Interestingly, some highly potent antibiotic compounds were found through this synthetic method, and some of them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1,4-diacylthiosemicarbazides. Compound 2n was the most activ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MIC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1.56 mg/mL, and compounds 2m and 2q were the most active against Bacillus
    开发了一种合成 2-酰基氨基-1,3,4-恶二唑的有用方法。通过在 60 °C 的水中使用碘酸钾作为氧化剂,在两小时内以中等至极好的收率提供了范围广泛的 2-酰基氨基-1,3,4-恶二唑。该方法可以为在药物化学中生成一系列 2-acylamino-1,3,4-oxadiazoles 提供一条简便的捷径。有趣的是,通过这种合成方法发现了一些高效的抗生素化合物,其中一些与相应的 1,4-二酰基氨基硫脲相比,活性有了显着提高。化合物 2n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最强,MIC(最小抑制浓度)为 1.56 mg/mL,化合物 2m 和 2q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最强,MIC 为 0.78 mg/mL。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