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enetellurol | 69577-0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enetellurol
英文别名
——
benzenetellurol化学式
CAS
69577-06-6
化学式
C6H6Te
mdl
——
分子量
205.714
InChiKey
NGTSCMPNJJGTP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1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SDS

SDS:b8007975e1cd984c912d193036f74862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enetellurol苯甲醛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联苯二碲
    参考文献:
    名称:
    Akiba, Mitsuo; Cava, Michael P.,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1984, vol. 14, # 12, p. 1119 - 112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联苯二碲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benzenetellurol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苯乙二酚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为胺
    摘要:
    通过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碲化物的甲醇分解或二苯基二碲化物与次膦酸或硼氢化钠的还原,可以方便地生成苯碲醇,并将芳香硝基化合物顺利还原为相应的胺。
    DOI:
    10.1246/cl.1984.853
  • 作为试剂:
    描述:
    4-methyl-4-((3-phenylprop-2-yn-1-yl)oxy)cyclohexa-2,5-dien-1-one 、 4-methoxybenzenediazonium tetrafluoroborate 在 双(二氧化硫)-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加合物benzenetellurol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40 %的产率得到(4a,8a)-3-((4-methoxyphenyl)sulfonyl)-8a-methyl-4-phenyl-4a,8a-dihydro-2H-chromen-6(5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Diphenyl Ditelluride: An Unconventional Reducing Agent in the Sulfonylative Cascade of Alkynyl Cyclohexadienones
    摘要:
    DOI:
    10.1021/acs.orglett.2c0436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Mediated Selective Mono- and Sequential Organochalcogenation of C–H Bonds: Synthesis of Hybrid Unsymmetrical Aryl Ferrocene Chalcogenides
    作者:Moh. Sattar、Krishna Patidar、Raviraj Ananda Thorat、Sangit Kumar
    DOI:10.1021/acs.joc.9b00311
    日期:2019.6.7
    mono-organothiolation of the C–H bond in ferroceneamide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ryl/alkyl disulfide substrates. The sequential ferrocene C–H organochalcogenation (chalcogen = S, Se, and Te) has also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synthesis of novel hybrid unsymmetrical aryl chalcogenides with the aid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Cu(OAc)2 under ambient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developed protocol results in a broad functional
    使用芳基/烷基二硫化物底物已开发出了一种由8-氨基喹啉定向的铜/ 1,10-菲咯啉介导的二茂铁酰胺中C–H键的选择性单有机硫代化。还建立了顺序二茂铁CH-H有机硫属化合物(硫属元素= S,Se和Te),用于借助催化量的Cu(OAc)2合成新型杂化不对称芳基硫属元素化物。在环境反应条件下。制定的协议导致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以允许将烷基,芳基,杂芳基,溴,氯和硝基的二有机二卤化二氰化物用作偶联伙伴。此外,在C–H有机硫属元素化后,可轻松除去8-氨基喹啉引导基团,以提供醛官能团。对铜介导的选择性单有机硫醇化反应的机理了解表明,在极性较小的溶剂乙腈中,刚性双配位的1,10-菲咯啉配体和来自Cu(I)的新生成的铜(II)对于选择性单C至关重要二茂铁酰胺的-H功能化。
  • 一种含有两个硼原子和两个氧族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1264596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两个硼原子和两个氧族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如式(I)或式(II)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含有两个硼原子和两个氧族原子的稠环化合物作为发光单元,一方面可利用硼原子和氧族原子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ΔEST和TADF效应,同时硼原子和氧原子的杂化稠环单元具有刚性骨架结构,能够降低激发态结构弛豫程度,从而实现较窄的半峰宽;另一方面还通过在稠环单元的骨架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能够实现对延迟荧光寿命和半峰宽的进一步调节。
  • 一种含有硼原子和硒/碲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1259236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硼原子和硒/碲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如式(I)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硼/硒(碲)杂化稠环单元作为发光材料,可利用硼原子和硒(碲)原子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ΔEST和TADF效应,同时硼/硒(碲)杂化稠环单元具有刚性骨架结构,能够降低激发态结构弛豫程度,从而实现较窄的半峰宽;并且该化合物可通过引入硒或碲原子以及不同的取代基,能够实现对半峰宽的进一步调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稠环化合物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既能够在无需滤光片和微腔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窄的电致发光半峰宽,又能实现高的器件外量子效率。
  • 一种含有硼原子和硫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1248015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硼原子和硫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稠环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该稠环化合物采用硼/硫杂化稠环单元作为发光单元,利用硼原子和硫原子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ΔEST和TADF效应,同时硼/硫杂化稠环单元具有刚性骨架结构,能够降低激发态结构弛豫程度,从而实现较窄的半峰宽。另外,在硼/硫杂化稠环单元的骨架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能够实现对半峰宽的进一步调节。采用本发明的发光化合物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既能够在无需滤光片和微腔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窄的电致发光半峰宽,又能实现高的器件外量子效率。
  • 一种硼杂或磷杂稠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141958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杂或磷杂稠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稠环化合物具有式(I)~式(IV)任意一种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硼杂或磷杂稠环化合物,一方面可利用稠环化合物的刚性骨架结构降低激发态结构弛豫程度,从而实现较窄的半峰宽;另一方面还利用硼原子或磷原子与杂原子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ΔEST和TADF效应,从而实现高的发光效率。同时,通过改变稠环化合物中含有的芳环或杂芳环的种类,还能够实现对延迟荧光寿命和半峰宽的进一步调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