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2,2'-((butane-1,4-diylbis(4-phenyl-4H-1,2,4-triazole-5,3-diyl))bis(sulfanediyl))bis(acetyl))bis(N-butylhydrazine-1-carbothioamide) | 1527495-1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2,2'-((butane-1,4-diylbis(4-phenyl-4H-1,2,4-triazole-5,3-diyl))bis(sulfanediyl))bis(acetyl))bis(N-butylhydrazine-1-carbothioamide)
英文别名
——
2,2'-(2,2'-((butane-1,4-diylbis(4-phenyl-4H-1,2,4-triazole-5,3-diyl))bis(sulfanediyl))bis(acetyl))bis(N-butylhydrazine-1-carbothioamide)化学式
CAS
1527495-15-3
化学式
C34H46N12O2S4
mdl
——
分子量
783.082
InChiKey
MMEJSDNHXFOMP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9
  • 重原子数:
    52.0
  • 可旋转键数:
    19.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1
  • 拓扑面积:
    167.74
  • 氢给体数:
    6.0
  • 氢受体数:
    1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in vitro Cytotoxicity Studies of Certain Novel Heterocycles Derived from Bis 1, 2, 4-Triazoles and their DNA Damage Studies
    摘要:
    本研究描述了由 1,4-双(5-[肼基甲硫基]-4-苯基-1,2,4-三唑-3-基)丁烷(1a-b)衍生的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和细胞毒性评估。三唑并三唑(9-15)和噻二唑(16-18)分别由各自的硫代氨基脲中间体(2-8)制备而成。希夫碱(19-24)是由(1a, b)在乙酸介质中与不同的羧醛反应制备而成。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研究对所有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的 MTT 法对三种人类癌症细胞系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潜力评估:肺癌 A-549、结肠癌 HT-29 和乳腺癌 MDA MB-231。碱性彗星试验评估了化合物 24 的 DNA 损伤活性。
    DOI:
    10.2174/1573406411309080008
  • 作为产物:
    描述:
    1,4-bis-(5-[hydrazinocarbonylmethylthio]-4-phenyl-1,2,4-triazol-3-yl)butane丁基异硫氰酸酯 以100%的产率得到2,2'-(2,2'-((butane-1,4-diylbis(4-phenyl-4H-1,2,4-triazole-5,3-diyl))bis(sulfanediyl))bis(acetyl))bis(N-butylhydrazine-1-carbothio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in vitro Cytotoxicity Studies of Certain Novel Heterocycles Derived from Bis 1, 2, 4-Triazoles and their DNA Damage Studies
    摘要:
    本研究描述了由 1,4-双(5-[肼基甲硫基]-4-苯基-1,2,4-三唑-3-基)丁烷(1a-b)衍生的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和细胞毒性评估。三唑并三唑(9-15)和噻二唑(16-18)分别由各自的硫代氨基脲中间体(2-8)制备而成。希夫碱(19-24)是由(1a, b)在乙酸介质中与不同的羧醛反应制备而成。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研究对所有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标准的 MTT 法对三种人类癌症细胞系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潜力评估:肺癌 A-549、结肠癌 HT-29 和乳腺癌 MDA MB-231。碱性彗星试验评估了化合物 24 的 DNA 损伤活性。
    DOI:
    10.2174/1573406411309080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