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p2ZrOC6H4P(t-Bu)2][B(C6F5)4] | 1309604-3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p2ZrOC6H4P(t-Bu)2][B(C6F5)4]
英文别名
[Cp2Zr(2-(di-tert-butylphosphino)phenoxide)]B(C6F5)4;Zr(η5-C5H5)2(OC6H4P(C(CH3)3)2)B(C6F5)4;cyclopenta-1,3-diene;2-ditert-butylphosphanylphenolate;tetrakis(2,3,4,5,6-pentafluorophenyl)boranuide;zirconium(4+)
[Cp2ZrOC6H4P(t-Bu)2][B(C6F5)4]化学式
CAS
1309604-39-4
化学式
C24BF20*C24H32OPZr
mdl
——
分子量
1137.76
InChiKey
FMFZBMAFQCOTLW-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12
  • 重原子数:
    7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2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代叔丁烷[Cp2ZrOC6H4P(t-Bu)2][B(C6F5)4]氯苯 为溶剂, 以9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受挫的路易斯对超出主要组:合成、反应性和小分子活化与阳离子锆茂 - 膦芳基氧化物配合物
    摘要:
    证明了受挫路易斯对 (FLP) 概念扩展到具有阳离子锆茂 - 膦芳基氧化物配合物的过渡系列。这种复合物模拟了主要组 FLPs 在异裂氢裂解、CO(2) 活化、烯烃和炔烃加成以及四氢呋喃开环等反应中的反应性。空间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证明在确定这些化合物与氢的反应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氢异裂活化产生的 Zr-H 物种显示出与 CO(2) 和 CO 发生插入反应。至关重要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过渡金属 FLP 明显比主族系统更具反应性,除了通常的一系列反应外,它们在小分子的活化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应性。这包括 S(N)2 和 E2 与烷基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反应,从丙酮中形成烯醇化物,以及裂解 CO 键以促进与非环状二烷基醚的 S(N)2 型反应。
    DOI:
    10.1021/ja207936p
  • 作为产物:
    描述:
    bis(cyclopentadienyl)dimethylzirconium(IV) 、 以 氟苯 为溶剂, 以0%的产率得到[Cp2ZrOC6H4P(t-Bu)2][B(C6F5)4]
    参考文献:
    名称:
    阳离子第 4 族茂金属-(o-磷酰基芳基)氧化配合物:过渡金属受阻路易斯对的合成途径
    摘要:
    描述了 [CpR2M(OPR2)][WCA](M = Ti、Zr、Hf;WCA = 弱配位阴离子)类型的阳离子第 4 族茂金属-(o-膦酰基芳基)氧化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中性单甲基配合物 [CpR2ZrMe(OPR2)] 1–6 [CpR = Cp (1–3) 或 Cp* (4); OPR2 = o-OC6H4(PtBu)2 (1 和 4)、OCMe2CH2(PtBu)2 (2) 或 OC(CF3)2CH2(PtBu)2 (3)] 是通过 [CpR2ZrMe2] 由母体醇的质子分解制备的。此类配合物中剩余的甲基最好通过 [DTBP][B(C6F5)4](DTBP = 2,6-二叔丁基吡啶鎓)质子分解去除,以在 1 的情况下产生所需的阳离子配合物 7 和 8和4.在2和3的情况下,该方法导致副反应。在所有情况下,用 B(C6F5)3 处理都会产生所需的阳离子;然而,在随后的反应中与生成的 [MeB(C6F5)3]
    DOI:
    10.1002/ejic.201100968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阳离子锆(IV)-膦受阻的路易斯对催化胺-硼烷的催化脱氢偶联
    摘要:
    一系列新颖的分子内Zr(IV)/ P沮丧的Lewis对(FLP),基于带有各种辅助环戊二烯基和2-膦基芳氧基(-O(C 6 H 4)PR 2,R = t Bu和报告了3,5-CF 3-(C 6 H 3))配体,并评估了它们作为二甲胺-硼烷(Me 2 NH·BH 3)脱氢偶联催化剂的活性。FLP系统[(C 9 H 7)2 ZrO(C 6 H 4)P t Bu 2 ] [B(C 6 F5)4 ]被证明可以为基于4族金属(TOF≥600 h –1)的催化剂提供前所未有的周转频率(TOF ),同时也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有效的FLP催化剂。已使用类似的分子间Zr(IV)/ P FLP探测了该反应的机理,从而使在路易斯酸性和碱性位点发生的反应都可以解卷积。对这种机制的阐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合作两循环过程,其中一个循环是FLP介导的,另一个循环是线性二硼氮烷中间体的重新分布,完全依赖于Zr(IV)Lewis酸的存在。
    DOI:
    10.1021/acscatal.6b022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rustrated Lewis Pairs beyond the Main Group: Cationic Zirconocene–Phosphinoaryloxide Compl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Amine Boranes
    作者:Andy M. Chapman、Mairi F. Haddow、Duncan F. Wass
    DOI:10.1021/ja201989c
    日期:2011.6.15
    complexes [Cp(2)ZrOC(6)H(4)P(t-Bu)(2)][B(C(6)F(5))(4)] (3) and [Cp*(2)ZrOC(6)H(4)P(t-Bu)(2)][B(C(6)F(5))(4)] (4)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p(2)ZrMe(2) or Cp*(2)ZrMe(2) with 2-(diphenylphosphino)phenol followed by protonation with [2,6-di-tert-butylpyridinium][B(C(6)F(5))(4)]. Compound 3 exhibits a Zr-P bond, whereas the bulkier Cp* derivative 4 was isolated as a chlorobenzene adduct without
    阳离子二茂-膦芳基氧化物复合物 [Cp(2)ZrOC(6)H(4)P(t-Bu)(2)][B(C(6)F(5))(4)] (3) 和 [ Cp*(2)ZrOC(6)H(4)P(t-Bu)(2)][B(C(6)F(5))(4)] (4) 由 Cp( 2)ZrMe(2) 或 Cp*(2)ZrMe(2) 与 2-(二苯基膦基) 苯酚,然后与 [2,6-二叔丁基吡啶鎓][B(C(6)F(5)) 质子化(4)]。化合物 3 表现出 Zr-P 键,而体积较大的 Cp* 衍生物 4 作为氯苯加合物被分离出来,没有这种 Zr-P 相互作用。这些化合物可被描述为连接受挫路易斯对 (FLP) 的含过渡属版本,并且在温和条件下用 H(2) 处理 4 以类似于主组 FLP 的方式裂解 H(2)。它们在胺硼烷脱氢中的反应性也模拟了主族 FLP 的反应性,并且它们使一系列胺硼烷加合物脱氢。然而,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