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R,6S)-6-(benzylamino)-2,2-dimethyl-1,3-dioxepan-5-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R,6S)-6-(benzylamino)-2,2-dimethyl-1,3-dioxepan-5-ol
英文别名
(5R,6S)-2,2-dimethyl-6-benzylamino-1,3-dioxepan-5-ol
(5R,6S)-6-(benzylamino)-2,2-dimethyl-1,3-dioxepan-5-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21NO3
mdl
——
分子量
251.326
InChiKey
RXDKAPXEOANSLD-STQMWFE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50.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酸酐(5R,6S)-6-(benzylamino)-2,2-dimethyl-1,3-dioxepan-5-ol4-二甲氨基吡啶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8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手性多齿配体、配位形成的金属有机配位 聚合物催化剂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非均相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类新型手性多齿配体的设计与合成,这类配体与金属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制备的一类新型手性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以及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不对称环氧开环制备手性氨基醇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手性多齿配体所制备的手性金属配位聚合物可用于催化不对称环氧开环胺化反应从而高效高选择性制备手性氨基醇。这类新型自负载催化体系结合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的优点,不但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手性氨基醇的制备,而且该催化剂具有高效回收和多次循环使用等优势,在利用工业催化途径制备手性氨基醇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公开号:
    CN105130842B
  • 作为产物:
    描述:
    钆布醇中间体 在 C92H66N2O6(6-)*2Ti(4+)*O(2-)*CH2Cl2 、 C96H62N2O6(6-)*2Ti(4+)*O(2-)*1.5CH2Cl2双氧水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2.0h, 生成 (5R,6S)-6-(benzylamino)-2,2-dimethyl-1,3-dioxepan-5-ol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钛配位组件:带有脂肪胺的中环氧化物不对称开环的鲁棒合作型自支撑催化剂
    摘要:
    通过利用二聚体μ-氧代钛-salen络合物中的氧桥作为有效的交联剂,成功地制造了一系列坚固的手性钛配位组件,并通过配位聚合反应衍生自BINOL和Salen衍生物的对位桥联配体。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研究充分表征。由于它们在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中不溶,因此它们可以成功地用作坚固的自支撑手性催化剂,从而使内消旋体不对称开环(ARO)与脂肪胺的环氧化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属有机组装体中两种手性钛部分的键合作用和协同作用,自支撑手性催化剂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它们不仅显示出对各种介观分子的高度耐受性环氧化物和亲核脂肪族胺,但也可以重复使用20多次,而不会出现明显的金属浸出以及产率和对映选择性的损失。此外,自支撑催化剂实现了从烯烃,30%过氧化氢和苄胺开始的单锅串联烯烃环氧化和环氧化物序列的ARO。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用两种相应的均相催化剂时,该反应无法进行。坚固的自
    DOI:
    10.1002/adsc.2016006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the Asymmetric Ring-Opening Aminolysis of 4,4-Dimethyl-3,5,8-trioxabicyclo[5.1.0]octane Catalyzed by Titanium/BINOLate/Water System: Evidence for the Ti(BINOLate)<sub>2</sub>-Bearing Active Catalyst Entities and the Role of Water
    作者:Hongli Bao、Jing Zhou、Zheng Wang、Yinlong Guo、Tianpa You、Kuiling Ding
    DOI:10.1021/ja801847r
    日期:2008.8.1
    (R)-3,3',6,6'-D4-BINOL. Finally, the reac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al couples of epoxide/amine combinations were tentatively rational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rguments on their relative coordination preferences, and several other aliphatic amines were also found to efficiently ring-open the titled epoxide in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ie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shed some light
    4,4-二甲基-3,5,8-三氧杂双环[5.1.0]辛烷与苄胺的对映选择性开环氨解机制,由对映纯的BINOL混合物原位生成的钛-BINOLate物种催化(1 ,1'-bi-2-naphthol)、Ti(OiPr)4 和 H2O 在甲苯中存在苄胺的情况下,使用反应曲线测量、非线性效应 (NLE) 研究和溶液 (1) 的组合进行详细研究H NMR 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MS) 以及从配合物 L(a)/Ti/L(b) 的动态催化剂库筛选获得的结果(L(a) 或 L(b) =手性二醇配体)。发现 BINOL 与钛的比例以及催化体系中水的存在与否对反应的反应性和对映选择性都有深远的影响。NLE 研究表明,参与催化的钛物种应该包含一个以上的 BINOL 单元,无论是在催化循环内还是在催化循环的外围。催化系统的 ESI-MS 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支持带有 Ti(BINOLate)2 部分的
  • Catalytic Asymmetric Aminolysis of 3,5,8-Trioxabicyclo[5.1.0]octane Providing an Optically Pure 2-Amino-1,3,4-butanetriol Equivalent
    作者:Shoichi Sagawa、Hiroyuki Abe、Yasunori Hase、Takashi Inaba
    DOI:10.1021/jo9900883
    日期:1999.6.1
  • Production method of optically active amino alcohols
    申请人:JAPAN TOBACCO INC.
    公开号:EP0930312B1
    公开(公告)日:2003-01-02
  • US6197966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197966B1
    公开(公告)日:2001-03-06
  • 新型手性多齿配体、配位形成的金属有机配位 聚合物催化剂及其应用
    申请人:复旦大学
    公开号:CN105130842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本发明属于非均相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类新型手性多齿配体的设计与合成,这类配体与金属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制备的一类新型手性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以及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不对称环氧开环制备手性氨基醇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手性多齿配体所制备的手性金属配位聚合物可用于催化不对称环氧开环胺化反应从而高效高选择性制备手性氨基醇。这类新型自负载催化体系结合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的优点,不但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手性氨基醇的制备,而且该催化剂具有高效回收和多次循环使用等优势,在利用工业催化途径制备手性氨基醇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