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formate | 33093-1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formate
英文别名
hexamethylenetetramine; formate;Hexamethylentetramin; Formiat
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formate化学式
CAS
33093-14-0
化学式
CHO2*C6H13N4
mdl
——
分子量
186.214
InChiKey
VQUKQFOWTYIIA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2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6
  • 拓扑面积:
    50.2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酸 、 ammonium oxopentachloromolybdate 、 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formatepotassium carbonate 在 (NH4)2CO3 作用下, 以 甲酸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Mo: MVol., 130, page 324 - 32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醇二氧化碳乌洛托品 在 rhodium(III) chloride trihydrate 、 氢气三苯基膦 作用下, 100.0 ℃ 、4.0 MPa 条件下, 反应 16.0h, 生成 甲酸甲酯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for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An integrated process of CO2capture and in situ hydrogenation to formate using a tunable ethoxyl-functionalized amidine and Rh/bisphosphine system
    摘要:
    实现了CO2捕集与原位氢化为甲酸的综合过程,产率达到95%-99%,使用了可调的乙氧基功能化胺基及Rh/双磷酸酯体系,这被视为供应燃料相关产品的替代碳捕集与利用方法,以避免碳捕集与储存中的能量损失。CO2通过非挥发性胺基衍生物被捕集,同时活化形成带有双重电荷的胺基碳酸盐,随后氢化过程由Rh/双磷酸酯促进。通过调节乙氧基侧链,可以优化吸附能力和氢化效率。特别是,具有来源于1,8-二氮双环[5.4.0]-十一烯(DBU)内源氢供体的烷醇胺基显示出高CO2吸附量(摩尔比为0.95:1)和优异的氢化产率(99%)。此外,硅胶支持的烷醇胺基可以方便地回收再利用,并保持良好性能。这种碳捕集与利用路径可能成为将废弃CO2工业转化为燃料相关产品的潜在节能选择,以实现碳中和。
    DOI:
    10.1039/c4ra08740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arbieri, G. A., Atti della Accademia Nazionale dei Lincei, Classe di Scienze Fisiche, Matematiche e Naturali, Rendiconti, 1916, vol. 25, # I, p. 778 - 778
    作者:Barbieri, G. 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黑索金 达肝素钠 羟乙基六氢均三嗪 甲醛肟三聚物盐酸盐 溴美那明 溴异氰脲酸类味精盐 扁桃酸乌洛托品 季铵盐-15 四氢化-5-(2-羟乙基)-1,3-双(羟甲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5-丙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羟基甲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3,5-二甲基-1,3,5-三嗪-1(2H)-丙胺 四氢-1,3-双(羟基甲基)-5-丙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1,3,5-三嗪-2(1H)-酮 发泡剂H 六氢三甲基-S-三嗪 六氢-2,4,6-三甲基-1,3,5-三嗪 六氢-1-亚硝基-3,5-二硝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辛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环己基-S-三嗪 六氢-1,3,5-三戊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嗪-1,3,5-三(乙腈) 六氢-1,3,5-三[3-(环氧乙烷基甲氧基)-1-氧代丙基]-1,3,5-三嗪 六亚甲基硫氰酸毒鼠强 六亚甲基四胺氢碘酸盐 六亚甲基四胺单硼烷 六亚甲基四胺,二硝酸盐 全氟-1,3,5-三氮杂环己烷 全氘代六甲桥基四胺 乌洛托品 三溴化环己烷四胺 alpha,alpha'-二甲基-1,3,5-三嗪-1,3,5(2H,4H,6H)-三乙醇 A,A’,A’’-三甲基-1,3,5-三嗪-1,3,5(2H,4H,6H)-三乙醇 6-乙基-6-甲基-1,3,5-三嗪烷-2,4-二酮 5-硝基屈 5-甲基-1,3,5-三嗪-2-硫酮 5-异丙基-1,3,5-三嗪烷-2-硫酮 5-叔-丁基-1,3,5-三嗪烷-2-酮 5-乙基-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烷-2-酮 5-乙基-1,3,5-三嗪烷-2-硫酮 5-丁基四氢-1,3-二(羟甲基)-1,3,5-三嗪-2(1H)-酮 5-丁基-1,3,5-三嗪烷-2-硫酮 5-(2-羟基乙基)-1,3,5-三嗪烷-2-酮 4,4-二甲基-1-(1,1,3,3-四甲基丁基)-2-咪唑烷硫酮 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 3,7-二乙酰基-1,3,5,7-四氮杂二环[3.3.1]壬烷 3,4,5,6-四氢-5-甲基-1,3,5-三嗪-2(1H)-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