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dimethyl-heptane-3,5-dione enol tautomer | 34136-0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dimethyl-heptane-3,5-dione enol tautomer
英文别名
5-hydroxy-2,6-dimethyl-hept-4-en-3-one;5-Hydroxy-2,6-dimethyl-hept-4-en-3-on;5-Hydroxy-2,6-dimethylhept-4-en-3-one
2,6-dimethyl-heptane-3,5-dione enol tautomer化学式
CAS
34136-02-2
化学式
C9H16O2
mdl
——
分子量
156.225
InChiKey
JIYKPNNTWHWON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39.2±32.0 °C(Predicted)
  • 密度:
    0.94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电器件
    申请人:奥来德(长春)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84868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电器件,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该红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为:式中,R1~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氘、硝基、氨基、羟基、卤素、氰基、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的烯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的炔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30的芳族杂环基中的至少一种。含有该红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和较长使用寿命。
  • 用于红光电致发光材料的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器件
    申请人:奥来德(长春)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7776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红光电致发光材料的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器件,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该金属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式中,R1~R13分别独立地为氢、氘、硝基、氨基、羟基、卤素、氰基、巯基、金刚烷、取代或非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的烯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10的炔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C2~C30的芳族杂环基中的至少一种;且R1~R10中至少有一个为金刚烷。含有该金属配合物的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和较长使用寿命。
  • 一种有机光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奥来德(上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6470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光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其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作为其中的电子传输层,所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发光效率以及寿命得到显著提高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以及亮度提高;且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产物提纯容易、纯度高、产率高。
  • Morgan; Taylor,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25, vol. 127, p. 801
    作者:Morgan、Taylor
    DOI:——
    日期:——
  • Effect of Substituents on the Keto-Enol Equilibrium of Alkyl-substituted β-Diketones
    作者:Hideo Koshimura、Jun Saito、Teiji Okubo
    DOI:10.1246/bcsj.46.632
    日期:1973.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