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85428-8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85428-87-1
化学式
C10H17N*C42H70O35*ClH
mdl
——
分子量
1322.71
InChiKey
BHAYZVGVACRRTQ-QEJSXMI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89
  • 重原子数:
    8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2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80.07
  • 氢给体数:
    22.0
  • 氢受体数:
    3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金刚烷胺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A case of cyclodextrin-catalyzed self-assembly of an amphiphile into microspheres
    摘要:
    纳米技术最近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催化自组装”的发展。迄今为止,成功的案例还很少。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环糊精(CD)催化含三联噻吩的两亲物 TTC4L 自组装成微球的微妙案例。当不存在CD时,TT4CL可以形成沉淀,而当CD存在时,TT4CL会自组装成微球。 CD 不参与微球,但它们以 TTC4L@CD 包合物的形式保留在上清液中。在竞争性客体存在的情况下,该复合物可能进一步转变为微球。 ITC 和 1H NMR 测量表明,部分三噻吩基团与 CD 的结合较弱。我们预计这种弱结合会干扰 TTC4L 的快速堆积,从而使三噻吩部分的“缓慢”排列成为可能,最终导致微球的形成。我们的结果不仅提供了催化分子自组装的新实例,而且还为碳点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可能作用设想了一个新范例。
    DOI:
    10.1039/c3sm51235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