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di(n-octyl)-1,6,7,12-tetrachloro-2,5,8,11-tetrabromo-3,4:9,10-tetracarboxylic-perylene diimide | 1452808-2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di(n-octyl)-1,6,7,12-tetrachloro-2,5,8,11-tetrabromo-3,4:9,10-tetracarboxylic-perylene diimide
英文别名
10,15,21,25-Tetrabromo-11,14,22,26-tetrachloro-7,18-dioctyl-7,18-diazaheptacyclo[14.6.2.22,5.03,12.04,9.013,23.020,24]hexacosa-1(23),2,4,9,11,13,15,20(24),21,25-decaene-6,8,17,19-tetrone
N,N'-di(n-octyl)-1,6,7,12-tetrachloro-2,5,8,11-tetrabromo-3,4:9,10-tetracarboxylic-perylene diimide化学式
CAS
1452808-22-8
化学式
C40H34Br4Cl4N2O4
mdl
——
分子量
1068.15
InChiKey
HFNWYEHBLLQYH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8
  • 重原子数:
    54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7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di(n-octyl)-1,6,7,12-tetrachloro-2,5,8,11-tetrabromo-3,4:9,10-tetracarboxylic-perylene diimide 在 potassium fluoride 、 18-冠醚-6 作用下, 以 环丁砜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30%的产率得到N,N'-di(n-octyl)-1,6,7,12-tetrachloro-2,5,8,11-tetrafluoro-3,4:9,10-tetracarboxylic-perylene di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核取代的substituted二亚胺的区域选择性官能化
    摘要:
    基于一种新型通用构件,即四溴四氯-per -3,4:9,10-四羧酸二酐(Br 4 Cl 4 -PTCDA),可以有效地实现核心全取代per二酰亚胺的区域选择性功能化。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光电特性的新型生色团。钯直接催化的四倍分子内环融合成功地提供了独特的螺旋桨形双咔唑[2,3- b ]咔唑二酰亚胺,带有六个环状环。
    DOI:
    10.1002/chem.20140039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核取代的substituted二亚胺的区域选择性官能化
    摘要:
    基于一种新型通用构件,即四溴四氯-per -3,4:9,10-四羧酸二酐(Br 4 Cl 4 -PTCDA),可以有效地实现核心全取代per二酰亚胺的区域选择性功能化。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光电特性的新型生色团。钯直接催化的四倍分子内环融合成功地提供了独特的螺旋桨形双咔唑[2,3- b ]咔唑二酰亚胺,带有六个环状环。
    DOI:
    10.1002/chem.2014003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四羧酸苝二酰亚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0326555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8,11-四-1,6,7,12-四3,4:9,10-四羧酸酰亚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类化合物如式I和式I’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式I和式I’所示化合物,经分离提纯后的产率在30%~95%。所得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图谱(1H-NMR)、质谱(MS)确证,结构正确。该方法简单高效,极大的减少了反应步骤,避免昂贵的重属的使用,节约成本,节约溶剂,节约时间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