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
英文别名
3-Allylthio-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3-phenyl-4-prop-2-enyl-5-prop-2-enylsulfanyl-1,2,4-triazole
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5N3S
mdl
——
分子量
257.359
InChiKey
WXGVYUZIJQCBS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5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copper(ll) bromide乙腈 为溶剂, 生成 [Cu2(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2Cu2Br4]
    参考文献:
    名称:
    上CU-(C心尖配体的影响卤化物C)在铜相互作用(I)(CL - ,溴- ,我-)π络合物与1,2,4-三唑烯丙基衍生物:合成,结构和NMR光谱学
    摘要:
    新的基于多功能1,2,4-三唑的烯丙基衍生物作为配体L(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 H -1,2,4-triazole)具有形成稳定双核铜的能力( I)π络合物 一系列相关的Cu(I)卤化物π复合物[Cu 2(L)2 X 2 ](X  = Cl,1a ; Br,1b ; I,1c),[Cu 2(L)2 I 2 ] 2(1c'),[Cu 2(L)2(CuCl 2)2 ](2),[AC 2(L)2 Cu 2 Br 4 ](3)是通过交流电化学合成从配体L和Cu X 2的乙腈溶液开始制备的(在1a,1b的情况下),2,3)或I 2(1C,1C”)。这是在碘化铜(I)配合物合成的配体存在下,在交流电下在铜电极上使用碘还原的第一个通知。晶体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有机配体作为多齿螯合σ,π供体使用三唑(TR)和η 2 -烯丙基结构部分,从而形成一个二聚体{的Cu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7.03.022
  • 作为产物:
    描述:
    4-allyl-1-benzoylthiosemicarbazide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H-1,2,4-tr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1,2,4-三唑烯丙基烯丙基衍生物的杂金属和混合价氯化铜(I / II)π复合物的构建
    摘要:
    摘要具有各种杂环烯丙基衍生物的铜(I)配位化合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但是,有可能利用第二种金属阳离子(即获得杂双金属配合物)作为铜(I)π的晶体工程工具。 -复杂几乎没有调查。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个杂金属(Cu I-Ag I,Cu I-Zn II,Cu I-Fe II)和混合价(Cu I-Cu II)与3-烯丙基硫烷基-4-烯丙基-5-苯基-4 H -1,2,4-三唑的铜(I)η2-π-络合物(L)。可以将获得的络合物的结构视为由两个亚基组成:由Cu(I)离子形成的阳离子有机金属部分和阴离子无机片段。由第二种金属阳离子形成的阴离子部分 决定晶体结构的维数–它以桥接方式将两个铜离子连接到导致0D结构的有机金属部分内(对于Cu I – Zn II和Cu I – Fe II),或链接阳离子有机金属二聚物进入一维阶梯(Cu I – Ag I和Cu I – Cu II)。研究和讨论了混合价Cu(I
    DOI:
    10.1016/j.ica.2019.11901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fluence of apical ligands on Cu–(C C) interaction in Copper(I) halides (Cl − , Br − , I − ) π-complexes with an 1,2,4-triazole allyl-derivative: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NMR spectroscopy
    作者:Oleh R. Hordiichuk、Vasyl V. Kinzhybalo、Evgeny A. Goreshnik、Yurii I. Slyvka、Marta S. Krawczyk、Marian G. Mys'kiv
    DOI:10.1016/j.jorganchem.2017.03.022
    日期:2017.6
    revealed an ability to form stable binuclear copper(I) π-complexes. A series of related Cu(I) halides π-complexes, [Cu2(L)2X2] (X = Cl, 1a; Br, 1b; I, 1c), [Cu2(L)2I2]2 (1c’), [Cu2(L)2(CuCl2)2] (2), [Cu2(L)2Cu2Br4] (3) was obtained by alternating-current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starting from acetonitrile solutions of the ligand L and CuX2 (in the case of 1a, 1b, 2, 3) or I2 (1c, 1c’). This is the
    新的基于多功能1,2,4-三唑的烯丙基衍生物作为配体L(3-allylsulfanyl-4-allyl-5-phenyl-4 H -1,2,4-triazole)具有形成稳定双核铜的能力( I)π络合物 一系列相关的Cu(I)卤化物π复合物[Cu 2(L)2 X 2 ](X  = Cl,1a ; Br,1b ; I,1c),[Cu 2(L)2 I 2 ] 2(1c'),[Cu 2(L)2(CuCl 2)2 ](2),[AC 2(L)2 Cu 2 Br 4 ](3)是通过交流电化学合成从配体L和Cu X 2的乙腈溶液开始制备的(在1a,1b的情况下),2,3)或I 2(1C,1C”)。这是在碘化铜(I)配合物合成的配体存在下,在交流电下在铜电极上使用碘还原的第一个通知。晶体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有机配体作为多齿螯合σ,π供体使用三唑(TR)和η 2 -烯丙基结构部分,从而形成一个二聚体的Cu
  • Construction of heterometallic and mixed-valence copper(I/II) chloride π-complexes with 1,2,4-triazole allyl-derivative
    作者:Oleh R. Hordiichuk、Yurii I. Slyvka、Vasyl V. Kinzhybalo、Evgeny A. Goreshnik、Tamara J. Bednarchuk、Oleksandr Bednarchuk、Jarosław Jedryka、Iwan Kityk、Marian G. Mys'kiv
    DOI:10.1016/j.ica.2019.119012
    日期:2019.9
    determines the dimensionality of a crystal structure – it either connects two copper(I) ions in a bridging mode within the organometallic moiety leading to the 0D structure (in the case of Cu I – Zn II & Cu I – Fe II ), or links cationic organometallic dimers into the 1D ladder (Cu I – Ag I & Cu I – Cu II ).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ixed-valence Cu(I/II) and heterometallic Cu(I)/Fe(II)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摘要具有各种杂环烯丙基衍生物的铜(I)配位化合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但是,有可能利用第二种金属阳离子(即获得杂双金属配合物)作为铜(I)π的晶体工程工具。 -复杂几乎没有调查。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一个杂金属(Cu I-Ag I,Cu I-Zn II,Cu I-Fe II)和混合价(Cu I-Cu II)与3-烯丙基硫烷基-4-烯丙基-5-苯基-4 H -1,2,4-三唑的铜(I)η2-π-络合物(L)。可以将获得的络合物的结构视为由两个亚基组成:由Cu(I)离子形成的阳离子有机金属部分和阴离子无机片段。由第二种金属阳离子形成的阴离子部分 决定晶体结构的维数–它以桥接方式将两个铜离子连接到导致0D结构的有机金属部分内(对于Cu I – Zn II和Cu I – Fe II),或链接阳离子有机金属二聚物进入一维阶梯(Cu I – Ag I和Cu I – Cu II)。研究和讨论了混合价Cu(I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